潛規則,即會元的試卷無須考官推薦,皇帝會直接調閱。
文武狀元,多好的兆頭?於雲瑞有這水平,皇帝怎可能不給自己再樹立一個吉兆?
這時候圍觀群眾不禁有些遺憾。可惜於雲瑞不是解元,不然這就是三元及第,再加上文武狀元,那才是天大的吉瑞。
阻斷了於雲瑞三元及第,此次也是經魁,但名列第二的吳運不由苦笑。
他總覺得,自己是不是又會被皇帝記上一筆。
可是他是無辜的啊,他怎麼知道於雲瑞這傢伙居然拿到了武狀元?他怎麼知道秋試的時候自己是解元於雲瑞是第二?他若是能控制自己的名詞,他一定讓自己穩定第四。這既不會讓皇帝陛下認為他沒盡全力,又可以不太顯眼。
真是難受。
吳運忍不住找到於雲瑞,對於雲瑞大吐苦水,暢想自己會被皇帝穿小鞋穿到死的苦逼未來。
於雲瑞忍不住嘴角抽搐。
雖然解元他終於贏過吳運,算是了結了一樁心事,但是聽著吳運根本沒和他競爭的意識,得了解元還埋怨,於雲瑞覺得心裡很氣。
他還是覺得,自己努力爭取的東西,別人棄之如敝履,真的非常不爽。
雖然現在他已經和吳運成為友人,但還是覺得,如果有機會,他也一定要給吳運穿小鞋。比如多給皇帝陛下進言,讓吳運多忙一下,免得他一天到晚胡思亂想,老一副想偷溜的樣子。
你想大隱隱於朝,我偏不答應。
吳運最開始的時候還沒有發覺,之後被於雲瑞舉薦(坑)了幾次之後,他終於回過神來了。
於是這承高宗時期的傳奇二臣終於鬧掰,割席斷義,經常在朝堂上對噴。
繼東方逸和吳曦這對師兄弟反目成仇之後,這兩人也反目成仇。好似只要身居高位,這些大臣的友誼就變成了紙糊的一樣。
而這兩對反目成仇的友人並非特例。在承高宗時期,多名好友反目,紛紛在朝堂上你坑我我坑你,你反對我我反對你,鬧得不亦樂乎,成為歷史中一景。
為何承高宗的朝臣這麼奇葩,歷史學家有好幾種說法,其中一種是他們為了不讓承高宗猜忌,才故意裝作不合。
但承高宗是出了名的好脾氣,除了剛登基的時候因為謀逆事件砍了幾次人,後來對群臣手段都很溫和,也沒有殺功臣的事。古代文人又有傲骨,不會因為怕被猜忌,就故意和朋友敵對。
因此最終還是沒有個定論,這就成為歷史學家百思不得其解的謎題了。
他們只能寄希望發掘更多古物古籍,來還原這一段波瀾壯闊又奇葩不斷的歷史。
只是他們發掘出來真實的原因,大概也只會以為這是戲言吧。
誰能相信,這群人居然是因為這些事互懟了一生呢?
誰又能相信,這所謂“反目”,說白了就是好友之間鬧脾氣,互損互坑,真到了危機關頭,他們還是會齊心協力呢?
不過是承高宗太溫柔,君臣和諧,沒有這些臣子互幫互助的條件,才顯得他們只是互懟互坑,沒有互幫互助而已。
歷史學家認為,“聖”和“高”的諡號,大承這對父子應該互換,承高宗才更適合“聖”,也就難怪了。
不過卿昱這兔子膽子就算再肥,也是沒肥到敢搶他那暴躁老子的諡號的。
—————————————————————————
隨著新科進士入朝,朝中大臣們終於鬆了一口氣,大概能保持正常的休沐了。
想之前,連過年他們都是一天一天的休。現在能保證正常的休沐假期,已經很不容易了。
之後又有外官陸陸續續進京,給京官增加了工作量的同時,卿昱又找到了不少好用的人。補缺的進士和舉人紛紛外放,又補上了外官的缺。
這樣朝中人手足夠,等缺已久,但又不夠資格直接在京中為官的讀書人也有了位置。全朝上下都很高興,運轉的效率都很高。
就在朝臣們覺得,這日子終於按部就班,安穩的過下去的時候,卿昱又給他們扔了一個爆炸性訊息。
卿昱又弄出個新玩意兒,這新玩意兒預感會嚴重增加他們的工作量。
不過這次倒是冤枉卿昱了,卿昱只是給白萌背鍋。
白萌給他的圖紙,工匠終於做出來了。
第89章
卿昱對著兩個機器琢磨了半晌, 沒琢磨出這東西有什麼用。
這兩個機器, 一個燒油,可以帶動一個槓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