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得目瞪口呆。文箐卻在此時沉迷在寶鈔中。
話說這大明朝的紙幣,原來最大額的就是一貫。
而這一貫鈔紙,大小呢是長一尺,寬六寸。換成21世紀的常用單位是長32CM左右,寬20CM,要粗略地看,就是一張A4紙大小。這紙上週遭印為龍文花,上面寫有“大明通行寶鈔”6字,其內側上角兩邊又有篆文8字,“大明寶鈔天下通行”。中間就是標的錢貫數如“一貫”,畫了十串銅錢樣,即為壹貫。其下面又刻有幾行字,為“戶部奏準印造大明寶鈔與銅錢通行使用,偽造者斬,告捕者賞銀二五十兩,仍給犯人財產”,列具日期為“洪武年月日”。
至於500文的鈔紙,同一貫類似,花紋變了,為:鳳紋與纏枝花卉,尺寸略縮了點兒。
文箐看得正入迷,陸三叔過來道:“財不外露,快快收好了。”
文箐嚇一跳,忙塞給陸三叔。陸三叔道:“你且先收好了。待看到有要買的土儀,到時再買。”
文箐搖搖頭道:“還是三叔幫我收好吧。”
陸三叔想了想,接過去,將兩張500文的遞還她:“其他的我給你收好。這個拿好了,用完了再找我。街上人多,別走丟了。”
文箐接過來,點點頭。一臉好奇地問:“三叔,這鈔怎麼同紙不一樣,是用什麼紙製的啊?”
陸三叔摸摸頭,有點茫然,他也不清楚。陸二郎在一旁聽得,道:“便是用桑穰為原材料製成,也是紙,只不過呈青色。”
文箐沒想到他還知道這個,馬上就又問了一句:“剛才我怎麼發現那一貫裡有一張很舊的印的是‘中書省’,其他的可都是‘戶部’。那張可是有問題?”
陸三叔驚訝道:“我說你剛才看得那般仔細,原來還真是看這個。你以前沒注意?”
“啊?我以前沒摸過這些鈔,都是母親她們管著。”文箐吐了吐舌頭,臉熱了。心裡發虛啊,一直以為在明代用銀子與銅錢,沒聽過“寶鈔”一說。想來船債那次說的“貫”原來就是這個的單位,且上次只見陳嫂遞給驛丞一迭,以為是銀票,沒想到是紙幣,哦,寶鈔。
“‘中書省’的那個是高祖時制的,由中書省負責,後來都改為戶部了。”陸二郎好似漫不經心地在旁道。
陸三叔聽得,對自家的孩子居然知道這個,很是驚奇,於是看了一眼兒子道,“你又是從哪裡知道的?可別是道聽途說,講錯與小娘子知。”
“自是問的先生。鐵定不錯。”陸二郎見父親好似信不過自己,倒有點兒委屈,急著辯解。
“哦,原來如此。三叔,陸二哥可是博學,日後可是……”文箐有點小佩服地看著這個小男孩。
“陸家三哥,約定時辰快到了,咱們去縣衙吧。”車把式早就喂好馬在那邊喊道;打斷了這番討論。
文箐待全部都上了車坐好,想到還有問題,索性低聲問了陸二郎:“二哥,那怎麼都寫的是‘洪武年’,後來就沒印了?”
“印過的。不過,這個……”陸二郎顯得有點為難,但是看文箐那雙漂亮的眼睛裡滿是好奇,只得壓低了聲音道:“這有個小典故的。”
這話讓文箐更是好奇了,也不說話,只盯著他看。想著提這個陸二郎小小年紀,卻是懂得不少,真不象個農家的孩子,不知他先生又是何許人也,能懂得這些?想來這些也不是誰都知道的,因為陸三叔也識得字,卻是三十多歲也不知這些。
把個陸二郎看得臉微紅,低聲道:“便是建文年間,當時印製新的寶鈔,惠帝便道按高祖制,於是這一句話,後來先帝便也沒變,寶鈔上到如今便印的都是洪武年了。”
文箐以為什麼典故呢,這個陸二郎真會賣 關子,想來就是建文帝一句話,於是後續就沒變過了。只是不知道古代紙鈔有沒有防偽技術?如何防的?有沒有人制偽鈔?
這話也只能在心裡想想,卻是不敢問出來的。
那兩個小孩老聽姐姐說鈔啊鈔的,文簡就想要這個玩,文箐也就隨他意,遞了張於他。結果馬車稍一顛簸,扯成兩半。
文箐一下呆了。這錢,500文就這樣沒了?能買好多鍋塊呢。
“姐,我……”文簡也知道這是錢能買東西的,於是一臉犯了錯的樣子。
“這可怎辦?”文箐抬頭看了看二郎和陸三叔,為錢惋惜。不知粘一起還能不用了?是不同人民幣一樣?
陸三叔與陸二郎也傻眼了。陸二郎見吳大並沒有看見這車裡的事,馬上收了,藏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