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地裡有時候會打探一下,戰事如何了。
打聽也打聽不出來,擔心的日益嚴重,這會兒莫天涵來了封家書,兩位老人別提多高興了,看了又看,看不夠的看,尤其是莫天涵寫的四個字“一切安好”,簡直就是百看不厭了。
第二天他們才聽說,隨著莫天涵的家書回來的,還有寒城的軍報,是插著三根紅色旗子,一路飛奔回來的八百里加急奏報,寒城,大捷!
328寒城議事
要說這寒城大捷,簡直就是蕩氣迴腸峰迴路轉,要多戲劇性就有多戲劇性,要多震撼就有多震撼。
先說莫天涵他們,一路行軍到了寒城,戚京已是冰雪消融的時候了,而寒城卻依然沒有解凍,無奈只好五萬人馬進駐寒城城內,因為城外根本就無法安營紮寨。
一到寒城,莫天涵就跟著上司孫大將軍,隨著太子殿下去拜訪了寒城守將程萬江,即程紹奎的親生父親。
寒城不似別的城池那樣繁花似錦,也不注重田產農耕,而是城高牆厚,裡面也沒有平常百姓居住,城裡全都是兵丁軍士,若是要購買東西之類的,還得去寒城以南四十里地的賽城附屬池慶城,那裡才有百姓居住耕種土地,也有集市交易。
寒城與其說是“城”,不如說是一座兵城要塞比較合適,雄偉是夠雄偉了,但是卻是那種充滿了蕭殺之氣的城池。
而城裡面的佈置也是按照兵營的樣子佈置的,所謂的“將軍府”,也只不過是一個大一點兒的房子,程萬江的家眷,也就是兒夫郎,帶著孩子們是居住在慶城那裡的,他和小子們每個月回去幾次,就當是探家了
手底下的副將,就是他的次子,這個人大家也都認識,就是程紹奎的二兄長程紹木,而寒城駐軍左都尉,就是程家嫡子程紹安,右都尉則是與程萬江一起征戰沙場數年的知交好友吳狄,被手下人戲稱為“無敵”將軍,
平日裡,也就他們四個最高層在帶著大軍守護著這座邊塞城關,此處也是一個要地,要不然也不會常年駐軍這麼多,因為這裡是朝廷的北大門啊!
本來按規制,太子殿下的鑾駕,應該是停駐慶城的,畢竟寒城隨時都會爆發一場戰爭,雖然沒有多危險,但是癩蛤蟆不咬人它膈應人啊!
儲君在這兒,大家都得打起十二萬分的精神來,還在應付時不時的小股突擊戰,要是這麼過日子,那過的也太鬧心了!
偏偏太子殿下就跟看不懂人臉色似的,屁顛顛的輕車簡從的就來了寒城!可把程將軍嚇壞了,趕緊帶著人馬出來迎駕,一路重重守衛護送了自己的將軍府裡,
程萬江也是挺鬱悶的,支援人手是應該,畢竟今年這邊大雪災,各個草原部落都損失不少,多加人手防範也就是了,做什麼把太子殿下弄來啊?這不是添亂麼?
太子殿下來了也不拘束,讓眾人落座之後,環顧了一下:“看來此次出征能獨當一面的人都到齊了,那麼本宮也不多廢話,這就說一下本宮此次前來的意圖。”
底下幾個不知道內幕的,紛紛偷偷腹誹,還能有什麼意圖?不就是跟著打打順風仗,撈些軍功回去,資歷什麼的,就都有了,日後登基也算是個馬上管軍馬下管民的“賢君”。
不是他們看不起太子殿下,而是幾年前的那場慘痛經歷,讓軍中之人對太子殿下實在是又愛又恨啊!
愛的是太子殿下並沒有因此而記恨軍伍,恨的是,太子殿下當年可是賠付了十萬人的性命啊!
是個漢子的都忘不了。
但是太子殿下不在乎這些鐵血漢子怎麼看自己,反而侃侃而談,將自己的計劃娓娓道來,其實也不是他的計劃,而是當初莫天涵跟那位黃大人閒侃說的事情,被人潤色之後,稍稍發動了一番,這才提了出來,但是莫天涵依然聽的嘴角直抽抽,例如,要把紙製品當成主要交易物品,要讓外邦也感受天朝文化等等~~
其實,還有一個密旨,是莫天涵不知道的,皇帝派人發給全天下的州府掌印官員的,那就是莫天涵曾經說過的一句話“寸鐵不許出關”!
眾將官先是輕視太子殿下這個儲君,畢竟軍中重視的是武力值是軍功,跟那些玩弄權術的文臣不同,他們討厭誰都是明面上擺著,從來不玩兒陰的,當然只限自己人才會這樣
後來太子殿下一開口大家就好奇了,這個計劃乍一聽,不少人都震驚的不得了,後來聽著聽著,就聽出裡面的彎彎繞繞來了,後來仔細想想,再加上太子殿下的一番說明,都覺得這辦法絕了!
“殿下,若些策能得以實行,末將代這寒城數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