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我到地方以後,給你們寫信報平安。”
“好,記得經常給我們寫信。”
在臨走的時候,三位阿姨給了周玉蘭另外兩個大包,裡面有一包是他們準備的女式軍裝和男士軍裝,還有解放鞋,以及兩件比她身材稍稍豐盈一些,大一碼的軍用棉衣,她們仔細交待女式的都是她的,男式的是給她爺爺和叔叔或者叔叔家裡的男孩子。還有兩床被子和墊被,她們想的很周到。
周玉蘭不知道怎麼感謝他們,聽完她們說得話,淚水嘩啦啦的流了下來,這時候的人大多數都是知恩圖報的。還有她們沒有太多的歪心思,對她確實很好。
被送回家以後,周玉蘭沒有直接進門,而是拐到一個死角,把這些東西都放進了空間。東西也沒有來得及細細檢視。
明天就是她離開的日子,這幾天汪伯伯他們幫她改了插隊的地方,也聽她的囑咐沒有告訴家鄉的親人。親人怎麼樣,是個什麼樣的性情,她也不知道。萬一都是一些歪瓜裂棗,自己肯定不過去相認,免得惹一身/騷。
地點改了,時間自然不同了。更改後的時間,周玉蘭沒有告訴這個家裡的任何一個人,早上趁家裡沒有人,她拎著東西一個人離開了這裡。沒有不捨,就是回頭望,都沒有望一下。
在火車站不遠處的地方,找了一個沒有人的偏僻角落,她拿出來很多東西,幾位叔叔伯伯還有阿姨們給她準備的東西,她都拿了出來。這些是要過明路的,她自己原本的東西也沒有幾樣,
自己也加了不少東西,強塞到大包和自己的小包裡面,火車徐徐開動,周玉蘭在一位同樣是下鄉的男知青幫助下,把東西放到上面的行李架上。
自己就揹著一個軍用斜挎包,是七成新的一個斜挎包,是黃伯伯家裡的阿姨送她的,之前還說怕她嫌棄,她哪裡會嫌棄。
裡面放了一個鋁製飯盒,還有自己放進去的可以直接吃的醃菜和醬菜,有幾個包子和饅頭。打算在火車上當乾糧吃的,現在是七月,冷的東西也能吃。
上車以後,坐在周玉蘭一起的都是去東北的知青,大家相互介紹:
我叫陳雙奇,十九歲,應屆生,北京人。
我叫嚴磊,十八歲,應屆生,北京人。
我叫李莉,十八歲,應屆生,北京人。
我叫萬鵬,十九歲,應屆生,北京人。
我叫周玉蘭,十七歲,應屆生,北京人。
我叫沈季和,十八歲,應屆生,北京人。
六人相互介紹過後,她們說得火熱,周玉蘭只是偶爾附和一下,並沒有多參與聊天,望著窗外飛逝的景色,心裡一直想著別的事情。
車上有他們五個,很是熱鬧。幾人不是笑談理想就是對未來的生活滿是憧憬,周玉蘭不想說什麼,也不能說什麼。
“周玉蘭,你怎麼不說話呀?”李莉見周玉蘭不說話,好奇的問。
周玉蘭正看向車窗外的風景,聽到李莉的話,回頭笑笑說:“心裡有點悶,說話不是很舒服。”
“哦,你是暈車吧。”
“嗯,有點。”
“那你好好休息休息。”
“好。”
在火車的轟鳴聲中,她們抵達了目的地營城,這群坐在一起的北京孩子都下車,還沒有出去,就看到接他們的人,舉著牌子,歡迎知識青年來營城。
呼啦啦一下子還真下來不少知青,很快就集中在一起,知青辦的同志們。帶著他們來到營城一個比較大的大院,“同志們,這裡就是我們知青辦,以後有什麼問題,可以來這裡尋求幫助。”
沒有一會兒就有一群趕著牛車或者騾車的各生產隊支書。
知青辦的同志拿著本子開始分人,身邊的知青一個個的被帶走,和周玉蘭坐在一起的另外五個人也走了三個,現在就她和陳雙奇和嚴磊三人暫且還沒有領走,最後聽到知青辦的同志喊:“三合生產大隊,陳雙奇,嚴磊,周玉蘭,羅傑,柯達,章燕。接你們的是三合生產大隊的支書周志東,跟著周支書走。”
五人走過去,紛紛和周支書打招呼,“周支書好。”
“你們好,大家把東西都放在牛車上面。身上沒有水和乾糧的,最好現在去知青辦灌點水,還有在外面買點吃的乾糧帶上。我們路上且得走。”
“那就麻煩周支書等等我們。”周玉蘭從大包裡面拿出來一個軍用水壺,這是她親爸曾經用過的水壺,上面還有子彈劃過的痕跡。
然後揹著斜挎包朝外面跑了出去,她來的時候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