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47部分

。我的女兒,不象我象誰呢?”跟母親說笑幾句,寧懷璧去忙正事了。

雖然衙門放了假,但他還是命人去把張書吏和盛典史叫了來。

“知道你們年下都忙,但今兒這卻是件好事。之前在京裡訂的土地爺畫像得了,咱們一起去給當初預訂的大戶人家送一送。”

寧懷璧當初賣香爐時,已答應了要再賣一批年畫。

普通百姓的年畫是找了個印刷作坊,就是張書吏的岳父家,正雕著版在印,過幾天就能得。但給那些大戶人家的卻不好如此隨意,是專門請了京師畫師打稿,一張張手繪而成。

之前他已經讓人去京城畫坊訂製了,今日從京城回來,寧懷璧順路就去取了畫。這會子叫張盛二人一起去,倒當真是好意。

大過年的,送畫上門,能不給些紅包好處麼?

且縣太爺親自開口,必要給面子的。故此就算兩家也都在忙,但張盛二人還是歡歡喜喜隨著寧懷璧上了車,一路去送畫了。

只沒想到,到了那些預定的大戶人家門前,縣令大人卻是不收金銀,而是來化緣了。

“……年前一場大雪,雖還未成災,但今早家母去探訪縣中孤老時,見尚有許多百姓挨餓受凍。便想請主家酌情贈些柴炭衣食,不須太好,能有些糙米舊衣,救濟一下鄉親即可。這個無須勉強,便不願意也無妨。”

可大過年的,本就是大戶人家慣愛獻愛心做好事的時候,尤其堂堂一地父母官為了這點小事求上門來,誰不給個面子?

所以土地公公的畫像錢要給,米糧柴炭也要捐!

於是在寧懷璧還在走村串巷的帶著張盛二人送畫時,一車車的米糧衣被已經被送往縣衙了。

寧懷璧早安排了人在這裡等著,誰家送了什麼,當即用大紅紙寫下,貼到縣衙外牆上。

有些人家原本只是應付差事隨便拉些破爛貨過來,見有此一舉,便說先送的是第一車,轉頭又去拖了幾大車來,務必不要顯得刻薄小氣。

然後再來時,就聽說縣太爺的母親也讓人給自家貼了張大紅榜,還說做善事貴在心意,無須攀比,所以她主動把自家捐的米糧也貼出來,讓大家有個參考。

看寧家捐的東西也只是適中而已,眾人見了無不交口稱讚。都贊寧母有見識,怪不得能養出做官的好兒子。於是原本因為募捐而有些小小不悅的人家,也心悅臣服,高高興興把東西留下了。

然後一傳十,十傳百,訊息很快在縣裡傳開。

好些家境尚可的中等人家也背袋米,或扛著自家的舊棉被送來,願意附著縣太爺,做些善事。

其中最讓人感動的不是那些拖著大車來捐的有錢人,而是一個普通人家的老婆婆。

硬要孫兒把她過年的新棉襖捐來,說要給那些更窮的人家。而這婆婆,也得三年才有一套新衣。

衙門本來不肯收,可那婆婆硬是不肯,執意叫揹著她的孫兒把棉衣放下,這才走了。

寧四娘得知後,大為感動。在教育了孫兒們之後,也越發決心,這件善事既是她家挑起的頭兒,便一定得把它辦好,方不負這些鄉親們的信任。

這邊她帶著夏珍珍忙個不停,而寧懷璧也在送畫的過程中,不動聲色走遍了全縣的果園,見到了永寧長公主家的那位果園管事,一個叫塗恭的中年男人。

如果不是事先做過了解,寧懷璧當真想不到,如此一個文質彬彬,斯文儒雅的中年人,竟然會是永寧長公主口中,那樣一個奴大欺主,膽大包天的傢伙。

不僅爽快的按原定價錢買下畫像,又額外捐出一車糧食和舊衣,並且告訴寧懷璧,等到明年春天修路的時候,他還會組織家丁在附近幫忙,如有人手不足之處,儘管跟他說一聲就是,連茶水飲食他都包了。

這樣的人,想要動他,只怕比那些面上就兇橫霸道之人,更為不易。

但這樣的好打交道的皇莊管事,在桃縣之中,已經算是不錯了,連張書吏都忍不住替他說了幾句好話。

“這個塗管事人還算是不錯,我有族人在他園子裡幫工,從來沒有拖欠過工錢。”

寧懷璧不語。

等著回了衙門,就見前衙已經堆了半間屋子的衣食了,還有許多人在源源不絕的往這裡送。張書吏歷來是個熱心腸,一見如此,便說也要回去找些衣物來捐一捐。

等他走後,盛典史想了半天,才把寧懷璧拉到一邊,提點了句,“大人心善,有些話小人若瞞著你,只恐有些欺心。但這縣裡,許多事情皆不能看表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