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他們派到了張伍二那裡和王石王久那裡。
既然他們現在生產出了蒸汽機,有了高階的方法,為何不全面廣泛地利用起來呢?
修建好的鹽池經過這一段時間的晾曬已經可以使用了,張彥瑾便讓人把鹽從鹽床上挖出來,放入鹽池當中進行第一次清洗。
在洗掉其中的泥沙之後,他便安排人將已經融入水中的鹽引入第二個鹽池,進行蒸發,除去其中的氯化鎂。
就這樣,一個流程接著一個流程的進行,在八月十五號中秋節前夕,張彥瑾終於製作出了碘鹽。
他望著盒子中如雪一般的碘鹽,臉上浮現出一抹淡淡的笑容,好戲終於要鳴鑼敲鼓了。
此番回長安城,一路上已然不是春末初夏來時的綠水紅花,而是層林渲染的楓葉和那隨風飄搖的銀杏金葉,到處充斥著秋季獨有的豐收喜悅。
可謂是天高雲淡,秋風颯颯。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張彥瑾一路縱馬疾馳,和陳溯帶著張伍二一行人回到了繁華熱鬧的長安城。
中秋將近,張彥瑾和陳溯回到長安城之後,便各自分開回府為宮中中秋盛典做準備。
月有陰晴陽缺,人有悲歡離合,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禮記》有言:八月於秋,季始孟終,十五於夜,又月之中。稽之大道,則寒暑勻,取之月數,則蟾魄圓。
中秋八月十五,在古代最初其實是仲秋,這仲秋又在八月之中,漸漸的便有人把八月十五稱之為中秋了。
在大魏朝之前,人們雖然也賞月,可八月十五卻不是一個節日。是人們在春夏兩季種下的植物獲得了豐收,秋天充滿了收穫的喜悅,才開始有人在八月十五賞月。
等到了大魏朝,皇上才正式把中秋節定為一個節日,象徵著闔家團圓。
既然是大魏朝定下的傳統節日,故而朝廷十分重視。皇上還會在中秋節之際,在宮中舉辦典禮,邀請群臣共同祝賀。
遠道而來的臣子和使者也可以一同參加,還可以趁此機會給皇上進獻。
這便是張彥瑾為何要趕在中秋佳節之前,要製作出碘鹽的原因。
送禮在特殊節日送,自然能讓皇上印象更加深刻,如果碘鹽足夠好的話,甚至可以在以後皇上過中秋節時,都能想起這一年的中秋節,他進獻了碘鹽。
不過張彥瑾並不準備把碘鹽叫做碘鹽來進獻,一個商品叫的名字不同,給人的感覺也不同。
第104章
這個時代的食鹽對於老百姓來說十分尊貴; 可等到碘鹽徹底流通開來; 食鹽就會變成家家戶戶都能得到; 每日都要吃到的一種普通食物。
可要是把碘鹽叫雪藥,給人的感覺就不一樣了; 更重要的是; 這個時代的人對大脖子病認知有限,碘鹽卻可以治療大脖子病,這一點便會給老百姓以十分神秘的感覺。
雖說張彥瑾並不打算把碘鹽賣出高價; 可利用這一點,卻能充分碾壓瑞國公周家所掌握的官鹽。當然; 也能讓等他和劉俊義在海邊開的製鹽廠變得名正言順。
中秋節的當天,張彥瑾在張伍二等人的伺候下穿好朝服; 拿著他早就準備好的碘鹽; 跟著張仲謙一起乘坐馬車往宮中而去。
或許是張彥瑾以往的能力展現,讓張仲謙放下了心,此番在路上,張仲謙沒有再和張彥瑾殷殷囑咐,而是主動的說起了朝廷中這一段時間發生的事情; 並問張彥瑾如果遇到了類似的事情要如何處理。
張仲謙在聽到張彥瑾陳述完自己的觀點之後; 有時候會點點頭; 有時候會搖搖頭,給張彥瑾指點一二。
張彥瑾明顯可以感覺到張仲謙對他的期望,想起以往上朝之時,張仲謙總是不厭其煩地囑咐他; 再看到現在張仲謙主動和他討論問題,張彥瑾心中也是感慨甚多。
若那時候的他在張仲謙眼裡恐怕還是一個不知天高地厚的小毛孩,那現在的他應該已經是一個能讓張仲謙覺得他已經能夠獨當一面的男子漢了。
至於碘鹽,也就是雪藥的事,昨天晚上他們已經商量一番了,張仲謙也知道張彥瑾這沒做實際上是想要徹底碾壓瑞國公周勤他們所掌握的官鹽,他在聽了張彥瑾準備在中秋典禮上獻給皇上的計劃後,並沒有反對,反而是支援了張彥瑾。
上次造謠的事情他也看出了,瑞國公周勤有意針對張彥瑾。他向來是不惹事,但也不怕事。
再加上張彥瑾現在已經挖出了鹽礦,又生產出了雪藥,這等於說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