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讀書寫字的。”
敏寧聽了之後,立即笑了。
漂亮的還好說,可既漂亮又會寫字的,那可就不好找了。
早前幾年,大清女子都講究無才便是德,就連滿洲女孩也有往這方面靠攏的跡象。
也就這些年,敏寧開了大量的工廠,教會了不少人習字,才遏止了少部分人的思想。
畢竟現在報紙氾濫,不識字哪裡看得懂報紙上的招工廣告以及最新的朝廷政策。
工廠的掃盲教育做的極好,而這一部分工人率先將家族子弟也送到工廠辦立的附屬小學中。
受教育的人多了,民智開闊,最起碼懂得了社會的趨向,不識字可沒辦法在這個社會上生存。
最起碼工廠裡幹活都沒辦法幹,畢竟工廠裡有些東西都用文字來描述,不識字認識有些工具和器械都不知道該怎麼用,這可就困難了。
這樣想著,敏寧又想到了幾家報紙,自打《顏報》起了個頭,倒是有不少女性加入了報紙這個行列。
甚至培養出了幾位女作家和女詩人。
敏寧想著要不乾脆從這些人中給敏儀找?
回頭讓郡主幫忙尋摸一下,看看哪些合適的幫忙做個媒。
敏寧應下了這個事,看了一眼坐在旁邊乖乖吃糕點的外甥,心裡有些可惜,這孩子年紀小,要是再大那麼一兩歲,正好可以塞到她將要開辦的童子學中。
未來的同窗可都是一些皇孫和皇親,光是這份隱形的政治資產,就能夠令他比旁人超出起步線不知道多少。
對於安家,敏寧還是想拉一把,不過她想的不是透過結成姻親拉一把,而是透過安家男兒自己的努力。
想了想,便問敏行,“敏儀下過場了沒?”
敏行開口,“前兩年剛考過的童生,原本想接著考秀才,不過書院裡的夫子說他這一次把握不大,便讓他等一等過兩年再下場。”
敏寧一聽,就知道敏儀讀書的資質並不高,二十歲還沒有考出個秀才,基本上已經說明他的資質普通。
俗話說出名要趁早,敏寧那些手下那群孤兒之中,可有不少都是十四五歲就考中秀才的。
不過想到安家從敏儀這一代才改換門楣轉化為書香世家,這麼一來剛開始有個進步,已經很不錯了。
更何況在敏儀讀書晚,家裡並沒有給什麼支援,只是將他送到書院中,讓他自己努力而已。
敏寧還不知道,弟弟的夫子意思是四爺幫忙安排的,只是沒有想到這個小舅子資質平庸,都不敢輕易讓他下場。
“正好,我打算在太學隔壁開一家童學,這是一家專門給孩子啟蒙的童子院。生源打算從宗親和我們爺幾個兄弟家招,暫時不接收平民百姓家的孩子。年紀幼小的啟蒙,年紀大一點的會請夫子過來教學。我看敏儀一個人在家苦讀也讀不出來什麼,不如過來做個助教,離太學近一點,可以感受一下太學的氣氛。而且我打算將元寶也送進去,敏儀要是去了,正好可以幫我照顧一下元寶。”
敏行明白過來,這是變著法子要弘暻阿哥親近安家,有敏儀這個小舅舅在,小阿哥對安家也能親近幾分。畢竟弘暻阿哥正經的外家是烏拉那拉氏,除非烏拉那拉氏不在了,否則安家就得靠後。
敏行當即答應了下來,還直接替敏儀做主說,“妹妹,等你那個童子學辦好之後,給家裡來信我肯定將敏儀送過來。”
敏寧笑著點頭應下。
元寶在讀書,也就沒有去叫他,敏寧只讓人將三個小的抱了過來,跟敏行家的孩子玩了一會兒,又留下吃了一頓午飯。
吃完飯後,敏行就帶著孩子告辭了。
“額娘,聽說大舅舅今天過來了。”下午課上完了,元寶回來時,放下了書包,就跑去了書房裡問敏寧。
敏寧點頭,“是啊,你大舅舅還給你帶了禮物就放在你房間裡了,你自己去看去。”
她剛將太學隔壁那幾個院子的圖紙拿到手裡,因為這些院子比較小,要是開蒙子學的話,孩子們活動空間不夠,敏寧便將圖紙拿過來研究一下,看該怎麼改。
元寶聽了之後,轉頭就往外跑。
敏寧很快將這件事忘記,心思沉浸在圖紙當中。
最後將幾個圖紙連在一起,將最靠近北面的一個院子畫了個圈,然後在圈中寫了個拆字。
其他院子封閉的牆全都拆掉,形成一個大的整合的四合院。
那拆掉的院子,敏寧打算打造一個小型的遊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