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人查探,到底是誰在後面渾水摸魚。
這個口根本不能開,要是宗親們不出錢,那些大臣肯定也會找藉口不出錢,這個不出銀子指望誰出,扯嘴皮子甚至會將這件事給拖延下去。
這些那些文臣可是非常擅長。
何況都不出錢,那指望誰出錢抱著貨物出海貿易,然後白白分銀子給他們?憑什麼?
皇帝瞬間想到四兒子,四兒子家可是有一個鉅富,莫非這些人打著主意要老四家的幫他們出錢?
這可真是異想天開,老四家那個雖然不說是隻進不出,但是想要從她手中佔便宜,不可能!
皇帝暗自搖了搖頭。
哪一回老四家的白白的把錢撒出去,回頭賺回來的不更多?
讓這些宗親佔她的便宜,根本不可能。
“不出錢是不可能的,既然你們你們口口聲聲說沒銀子,那麼這一次就算了。”
皇帝心想,等回頭別人賺了銀子看你們怎麼哭!
一群宗親立即面面相覷,皇帝的反應不對呀,皇帝不是應該大方一些,就算不讓他們先欠著,也可以讓他們先從國庫借銀子呀?
“不不不,萬歲爺,我們沒說不參與,只是您看這一家老小都窮的揭不開鍋了,能不能讓咱們從國庫裡借一部分銀子?”
皇帝眉心一跳,原來是打著這個主意。
國庫?別以為他不知道國庫裡空的都可以鬧耗子了。
轉念一想,這也是個好事,正好可以國庫那層撐遮臉皮給揭下來。
“來人去傳戶部尚書凱音布!”
凱音步四十五年十二月才上的任,算一算,這才過了一年。
可這一年時間都讓他覺得自己蒼老了許多,戶部已經亂成了一團,是拆東牆補西牆,就連賑災的銀子都是挪兵部的祿銀,也就是說,今年年底八旗士兵的俸祿又沒有發。
如今他已年老,等到明年就能滿六十歲,只希望安安穩穩熬到花甲之年致仕,也算是有個好的終結。
他年歲已大,沒有那個能力改革戶部,只能夠維持現狀,期望等待到一個有魄力的接任者接收這個重擔。
皇帝也知道讓凱音步接任是為難他,戶部亂成現在這個模樣根本就因在皇帝,是當年他特赦旨意允許朝廷官員向戶部借銀子。
皇帝這話原本是為了一些家庭窘境的清官,比如於成龍這一類,幫助減輕生活上的困難。
可沒想到這個口一開,不僅官員跟著借,宗室和勳貴們不缺銀子也跟著借,就好像不借不給皇帝面子一樣,甚至引起了一翻潮流。
可以說那段時間,官員之間開口閉口都是,“你借了嗎?”
“借了。你呢?”
“還沒。”
“那還不趕快借!”
好像不朝戶部借銀子,就是土老冒一樣。
皇帝是有苦說不出,金口一開,御言哪裡能夠收回?只能捏著鼻子,將這些苦果吞下。
時日一長,皇帝不提,其他人也沒有主動還。這其中也有一些因由,比如人家借銀的宗室都沒有開口還,其他官員要是還了,那豈不是打擊宗室們的臉。
逐漸借銀子都連成了一體,誰也不敢輕舉妄動!
就這樣有借無還,戶部已經成了宗室大臣們的公開銀庫,如今宗室中的一些阿哥貝勒連喝花酒的銀子都開始朝戶部借,戶部就是被這群蛀蟲給蛀空了。
前兩年四爺是在戶部改良記賬本,是將一些今年賬務給理出來了,呈報給皇帝以後,皇帝看了那龐大的數目,頓時沉默了,隨後將這件事給按了下去。
這麼大的數目要讓人還的話,那得逼死多少人?
特別是一些宗親,只想宗親從來沒有想著還,借的銀子,做某事一次比一次大,這要是開口還銀子,真的有把人逼死的嫌疑。
可這樣也不行,再欠下去那是越滾越大,戶部就先繃不住了,這兩年前皇帝就暗示戶部,一千兩以上就不往外借,最多借給的是那些實在是家庭困難剛入朝的年輕官員。
皇帝很欣賞張廷玉,為何?
不就是因為之前他借了銀子立馬就還了,這種才是他的好臣子,急他所急,明白朝廷的困難,有銀子後立馬歸還。
若是那次張廷玉借銀子也跟其他人一樣只借不還的話,皇帝或許還會思量幾下,哪裡還會像現在這樣信任他?
可沒想到有張廷玉這樣一個榜樣在,大臣和宗親還是充耳不聞,倒是一些小官讓皇帝欣慰,借的銀子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