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7部分

貴女知之甚少,昔年的手帕交也很少來往了,所以這對宋氏而言,還真是個大工程。

離放榜還得有一個月,方之平特意把自己的答案都默下來,去宋府呈給外公、舅舅,估摸一下他到底能不能中。

科舉在宋家是一等一的大事兒,所以見了方之平的拜帖之後,宋老太爺、宋振海連同宋高志和宋高傑都在書房等著呢,雖然對外甥現在的程度不甚瞭解,但有王大儒的教導,想來學問肯定比三年前精進不少。

宋振海先看的是詩賦,詩賦算是他這個外甥的弱項了,三年前那會兒都是舉人解元了,詩做的還不如高傑好呢!

“不錯,不錯,都說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你在賦詩上這算是開竅了。”宋振海稱讚道,到底是大儒,以前之平費了不少功夫,他也跟著想法子,但就是不開竅,但讓人家教導了兩三年,這詩句裡頭就有靈氣了,實在讓人不得不佩服啊。

對方之平而言,這所謂的‘開竅’都是被逼出來的,都說江南文風甚重,求真學院更是其中的翹楚,裡面的學子不愛雜文、策問,唯獨對詩賦偏愛的很,可以說是一言不合就賦詩,辦文會要賦詩,出去踏青要賦詩,賞花要賦詩,品茶還要賦詩,當賦詩成為日常的時候,不開竅也得開竅了。

當然除了作詩,方之平在求真學院被訓練出來的還有‘裝逼’水平,大冬天拿摺扇只是小菜,一本正經的對月抒懷、對風吟誦才是真本事,他現在對著一盤菜都能引申到情懷上去。

宋老太爺已經致仕多年了,不過退休生活過的一點都不愜意,兒子忙著給皇帝當差,孫子和重孫子的功課就只能他盯著了,大孫子宋高志今年已經是第三次參加會試了,二孫子雖然去年中了舉人,但名次卻不上不下,自覺學問不夠,今年會試也就沒下場。

兩個人花了將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