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惹得老天震怒那是很愚蠢的說法。”
這還是第一次聽白亦容罵人愚蠢,這倒是挺新奇的,永和皇帝有些意外。不過,心裡也湧起了一股喜滋滋的感覺,那是一個皇帝被認可的興奮感。
永和皇帝面不動色道:“白愛卿請講。”
他渾然不覺,自己此時的身體微微前傾,一副迫不及待傾聽理由的樣子。
白亦容心裡嘆了口氣,古人啊,有時候是很聰明,但就是迷信。
“臣認為是樹木被濫砍濫伐導致的山崩,”白亦容解釋起來,“濫砍伐造成了泥土鬆軟,又加上暴雨衝擊,所以才會造成了岩層土層脫落,進而發生了山崩。”
永和皇帝又問:“那為何大霧山也砍伐了樹木,卻沒有發生這等事?”
白亦容點點頭,說:“臣在修建梯田的時候,加固了圍堤,所以避免了水土流失。再者,大霧山坡地較為緩和,所以是不可能發生山崩的。”
永和皇帝這才點頭,思索了片刻,說:“亦容所說甚為有理。”
比起那群臣子的胡說八道,白亦容的說法更讓永和皇帝舒心。
永和皇帝不是蠢的,他很快就回應道:“那……朕應該下令,全大燕朝禁止砍樹,保護山林。”
白亦容說:“百姓還得用柴禾燒火,不如改為不許為了造田砍樹。”
其實,在前世古代,就有類似於環境保護法的出現了。
比如,公元前由周文王頒佈的《伐崇令》,曾經規定:毋填井,毋伐樹,毋動六畜,有不如令者,死無赦。
再比如,《呂氏春秋》有言:山不敢伐材下木,澤不敢灰,繯網苴罘不敢出乎門,罛罟不敢入乎淵,澤非舟虞不敢緣,為害其時也。”即在規定的季節中,禁止隨便進山砍樹,禁止割水草燒灰,禁止打鳥狩獵,禁止捕撈魚鱉。
這種思想認為要減少或避免自然災害,就要有一個立足於長遠、防患於未然的長效措施,要對生態資源進行保護和有節制的開發。不得不說,古人還是很聰明的,又富有遠見。
現如今,環境這個問題擺上了永和皇帝的桌面,這是他未曾預見得到的。
永和皇帝點點頭,說:“白愛卿所言有理,朕會考慮的。”
說著,就讓白亦容下去了。白亦容也知道,這事不可能憑他一張嘴皮子就定下個章法。永和皇帝肯定會派人或者親自去觀察,然後再召左右相商討出一個法子來。
然而,接下來,要隨便砍樹怕是不容易的了。
只是苦了麥積山的山民,好不容易安定下來,卻又面臨山崩,這下子這座山肯定是住不了了,更別提開墾田地了,只怕是要搬走了。可這搬走,又要搬到哪裡去呢?
唉,白亦容心裡也嘆了口氣,這個年頭,尋常人想出人頭地,到底還是得靠讀書。可是,讀書又要花上一筆大錢,這些窮人怎麼可能支付得起這筆費用。就這樣,窮的人更窮,富的人更富,階級差距越來越大。
當然,這些情況不是白亦容所能改變得了的,他也只有嘆息一聲,隨後便去忙著自己的事情了。
永和皇帝的動作很快,幾天後就做出了反應,先是頒佈了律法《禁伐令》,規定在五月至九月草木生長旺盛之際,不許入山林砍伐,其餘月份可以入山砍伐柴禾,然而不許為了造田砍伐樹木,否則一旦發現就殺無赦。
這種時候,濫砍濫伐導致了山崩,給其他人帶來危險,無異於是間接謀害,所以這條律令規定極為嚴苛,甚至看起來有些不近人情。
禁止砍伐樹木這種事由各地的縣令代為監督,如有包庇,同樣殺無赦。另外,檢舉者可獲獎勵。這樣一來,更加沒人敢違反禁令了。
這條禁令立刻傳遍了全國,雖然那些窮苦的老百姓無地可種,但是也大大地保護了環境。
為了安置這些無地可種的窮苦百姓,永和皇帝更是注重於開發閒置農田,打擊田地兼併現象。
六月至九月,是蝗蟲爆發的時期。
這一年的蝗災遠勝以往任何一年,等訊息傳到殷京的時候,已經幾天過去了。永和皇帝自打接到訊息後就入不了眠,起床就嘆氣。
臣子們遞上來的奏摺全都稱這是天災,是老天爺降下來的懲罰。永和皇帝氣得差點吐血,這群迂腐的文人,動不動就拿老天爺說事。年前的地震他們也是這麼說的,發生了山崩,他們還是這麼說,發生了蝗災後,他們的那一套說辭還是沒改變。
皇后見他如此情形,也是憂心忡忡的。
安寧公主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