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億”的焦慮氛圍,讓腐朽的資本家們看完恨不得立刻投錢買IP。
張嘉年得知來龍去脈,他望著作為幕後黑手的兩人,吐槽道:“您這不算學術造假麼?”
楚楚振振有詞地反駁:“怎麼能說是造假?我是跟大家分享發財致富的方法!”
她頗為理直氣壯,畢竟未來IP經濟是大趨勢不假,只是沒法保證每個都紅而已。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如何篩選評估IP就要看買家自己的本事了。
張嘉年:“……”
張嘉年突然慶幸楚楚還算有一技之長,在影視行業上頗有建樹,否則她真可能靠行騙走上不法道路。他總覺得靠營銷概念賣東西的思路,跟微商莫名有種說不出的相似度?
張嘉年瞬間理解她想放出破產訊息的緣由,如果沒有合理的原因,沒法解釋辰星為什麼要在IP大潮中逆行,出售手中的資源。
張嘉年思考片刻,主動開口道:“我其實有別的辦法……您可以不用傳破產。”
張嘉年將自己的主意一說,楚楚感慨道:“你的方法好像讓我們成為微商總代?還分一級代理、二級代理?”
張嘉年心道:你的營銷思路跟微商傳銷差別也不大,都是靠文章刷遍朋友圈。
都慶集團內。
“胡董,辰星最近在出售手中的IP資源,將其中一些授權給其他公司。”
胡達慶頗為詫異,懷疑道:“現在IP行情很好,他們為什麼要賣?”
胡達慶雖然本人跟影視圈接觸不多,但他朋友圈中但凡涉及此行業的人士,基本都在熱烈討論著IP前景。大佬們總是對商業嗅覺格外敏感,從中看到不小的潛力。
“IP授權是有期限的,辰星實在開發不了那麼多專案,便將部分轉售或授權給別的公司,您覺得我們有必要跟這些公司接觸麼?”
文娛大三家肯定沒法從辰星手中直接採購,但他們再從底下的公司手裡買走,辰星也挑不出毛病。唯一的弊端,大概就是價格會略高一些。
“小公司就是小公司,拿著資源也做不完。”胡達慶忍不住嘲了一句,他覺得楚楚這回決策失誤,提前將她的財路拱手讓出,答道,“買吧,價格不是問題。”
第91章 第九十一章
IP本身就是新概念; 資本瘋狂下場的後果便是給影視行業帶來泡沫。
胡達慶當然知道; 透過這種手段購買的IP價格會略高; 但他跟楚楚的經營思維有本質區別。楚楚有著老闆和製作者的雙重身份,然而胡達慶作為影視門外漢; 最終求的是爭奪市場、擴大營收; 讓文娛大三家上市變現。
他本身就沒有好好做內容的打算,是奔著賺錢去的。IP影改可以縮短製作週期,掙快錢再合適不過,尤其文娛大三家起步晚; 正是缺內容的時候。
楚楚深諳胡達慶的資本家思路; 才會特意設套; 讓他買單。如果沒有文娛大三家的下場,現有的影視公司和資金很難消化掉如此龐大的IP數量,這就是張嘉年當初竭力反對瘋狂採購的原因。現在胡達慶上趕著高位接盤; 便正好幫助辰星的IP去庫存。
胡達慶的事務繁忙; 不可能僅盯著文娛大三家; 他做完採購IP的決策; 下面人自然會照做。
接下來的一段時間; 楚楚真切感受到文娛大三家的有錢任性。她本來還是試探性地放出IP; 然而她發現對方本著“寧肯錯殺三千,不能放過一個”的原則; 什麼都買!
楚楚成功藉此收回當初投入在IP裡的資金; 手中還剩下一大批沒有出售的優質IP; 四捨五入等於白撿一批資源。
因為辰星佈局IP的時間很早; 手中有不少赫赫有名的內容。文娛大三家簡直是緊盯著辰星,將其放出的IP統統買下,還官宣啟動好幾部大IP電視劇,一時間風頭無兩。
很多老牌影視公司都不敢同時啟動如此多專案,文娛大三家立即吸引業內目光。
“他們怎麼那麼有錢?”楚楚不可置信地癱在轉椅上,雖然她猜到胡達慶會上套,但對方居然來者不拒,未免太過容易?
張嘉年整理完資料,耐心地解釋:“都慶、帝奇、築巖旗下都有不少上市公司,文娛三大家為進軍影視業,對外宣稱聯合投資50億港元,確實不是一筆小數目。”
楚彥印當初給楚楚創業的首期規模是10億人民幣,後來相親再給5億,滿打滿算才15億。雙方開局的起點就不一樣,難怪楚楚會感受到對方的財大氣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