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每兩名同考官同為房官,共同主持一房閱卷帶,各房又另有五名閱卷官。
內簾官送上來的試卷,則在主考官及十八名同考官的共同監督之下,進行抽籤分配。
只是值得一提的是,會試閱卷,亦是按著五經進了分房的。
因著治《春秋》的人少,故而春秋一經士子的卷子只設一房閱卷,而其餘的皆是設有兩房。
故此,其實對於春秋一房來說,抽籤什麼的,並沒有多大的意義。
只是這乃是科考閱卷的規矩,不得不遵從罷了。
待試卷抽籤分配之後,九房同步開始閱卷,貢院之內燈火通明,夜如白晝。
這段時日,貢院下鑰。
不論是同考官還是閱卷官,亦或是外簾官及負責謄錄、對讀的官員,都是必須都得全部待在貢院。
一般而言,是要直到會試放榜那日,方才可以離開。
此次負責春秋一房閱卷的兩位房官,一位乃是出自翰林院的蘇啟,一位則是禮部郎中龐宇。
待到閱卷的第四日,他們春秋一房的閱卷工作差不多就要完成了。
根據原先定下的規矩,待到第五日,他們每一房都必須向主考官呈上本房的舉薦的試卷。
基本來說,每一房呈交的薦卷,都是有一定數額的。
這個數額的多寡,一般都是按著該科預備錄取士子的人數來定。
今次恩科原是要錄取一甲進士三名,二甲進士八十名,外加三甲進士一百二十名。
因而,他們這一次的會試,是要錄取二百零三位貢士。
按著這個數字,主考官袁振在閱卷之前,便已告知各房房官。
每一房的薦卷不得超過三十份。
只是他們春秋一房情況特殊,再另外多有十個名額,最多能呈薦四十份試卷。
即便這樣安排,九房一共要呈薦的試卷,亦是有二百八十份之多。
這對於主考官來說,三天之內便要看完這麼多卷子,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因而在各房呈薦試卷之前,基本上都是要再進行一次排序,將本房舉薦的試卷從第一名到最末一名進行排好。
畢竟這樣每房只需排本房的三十份薦卷,工作量也並不大,還能為主考官閱卷時做參考之用。
此時,春秋一房的閱卷們已經閱卷完畢,四十份薦卷基本已定。
蘇啟跟龐宇兩位房官開始商議著四十份卷子的排序,而其餘的五名閱卷官則忙著複核查卷,此外還要抽查未取中的“落卷”。
因著春秋一經僅他們一房閱卷,所以他們本房的排序,便等於是閱卷時最後的次序了。
這個排序說不得會直接影響主考官袁振的心思,故而,蘇啟跟龐宇兩人對此都極為謹慎。
兩人將四十份卷子又在看了一遍,基本將本房的名次擬定好了,卻又在第一名跟第二名的排序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