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90部分

,也還是有些詫異:“博彥,這乃是何意?”

趙啟,字博彥。

“在下願隨大人去戶部,然卻並非為戶部之人,只盼今後亦能隨大人左右。”趙啟說道。

這時,顧雲浩也明白過來了。

感情這趙啟是要追隨自己,身為他門下的幕僚,而並非乃是戶部的侍從而已。

這個顧雲浩倒是知道的。

本朝官員,基本都愛養些門客幕僚,然而卻並非每一個官員都會如此。

第一種養幕僚的,乃要麼是官階較高的官員,或是為政一方的官員,比如他的老師江程雲,還有他們越省的提學李霖越,門下都養了些幕僚。

對於這些為政一方的官員來說,幕僚的作用更大程度上是幫助他們處理政務。

畢竟在這個時代,集權比較嚴重,許多事情並非一個人能忙得過來的,因此便需要幕僚或是師爺來幫忙處理。

第二種就是家裡特別有錢有勢的,這個就如前世看的小說《紅樓夢》裡面的賈政,那賈政不過跟顧雲浩一樣,乃是一個從五品的員外郎,官階不高,也不需為政一方,但門下還是養了不少清客幕僚。

對這一種情況來說,幕僚的作用主要是為了裝點門面,以及偶爾半點閒事。

很顯然,顧雲浩跟這兩種情況都是搭不上勾的。

一則他官階不高,只是從五品,手頭也沒多少忙不完的政務。二則他乃是農家苦孩子出身,好不容易中了狀元,但也沒什麼積蓄,家裡也才算剛剛脫貧奔小康,自然是沒有條件養幕僚的。

需知養幕僚,那並非是給些銀子生活費那般簡單。

而是幕僚的住所、家中親族,都需得一肩挑的負擔起來。

“博彥,此事只怕……”

然而顧雲浩話還沒說完,便被趙啟打斷道:“在下家中雖並不富貴,但自給有餘,並不需要大人關照日常之事。”

說到這裡,趙啟又頓了頓,繼續說道:“當然,若有一日,大人高升了,再論及此事亦可。”

這其實就是眼下不預備給顧雲浩增加負擔,只待日後有條件了,他們再如尋常官員跟幕僚那般相處。

趙啟都已經將話說到這個地步,顧雲浩也自然不會再多言其他,忙起身攜著他坐下,道:“博彥如此相待,我顧某何德何能,今後若能如博彥所言,某必不忘君。”

這話明顯是已經同意了。

趙啟暢然起身,正式的行禮道:“趙博彥見過東翁。”

“咱們此番之後,雖是賓主,然我亦是希望莫要如此客套。”

顧雲浩還是有些不習慣趙啟如此客氣恭敬,便道:“聽聞博彥方才所言,亦是有心於新政之事,如此志同道合,又何必來言賓主,咱們只論知己才好。”

聽聞此話,趙啟又是感動又是震驚。

他乃是讀書人,雖然有些才學,但終究還只是個秀才而已。

然東翁顧雲浩卻乃是‘三元及第’的年輕狀元郎,又是新政之策的第一個倡導者,還是右相孫惟德門下得意弟子,如此人物,他是從未想過能與自己引為知己的。

“多謝東翁抬愛,在下明白了。”

趙啟並非是個故作姿態之人,見著顧雲浩如此相待,心中感念之餘,也不多言其他,只重重地點頭應下。

“博彥,以你的才學,應當早已中舉才是。”

顧雲浩想了想,還是說出心裡的疑惑:“只是為何卻似對科考並不上心一般?”

趙啟並非一介庸人,學識頗佳,即便未必能取中進士,但考上舉人還是有可能的,而且這趙啟年紀又不大。

但是在翰林院相處的那一段時間裡,顧雲浩只覺這趙啟好似對科考並不上心,因而對此事一直存著疑惑。

“東翁不知,前些年,在下家中祖父為人誣告,雖是使了銀子並未判重刑,然卻還是羈押了半年。”

趙啟深吸一口氣,緩緩說道:“雖然本朝改制,若並未為官,又非犯重罪,不會因此剝奪功名,但此生亦是無法參加科考的。”

原來是這麼回事……

似察覺到了趙啟眼中的落寞之色,顧雲浩將手邊的茶碗移至他的面前。

“博彥,往事已過,咱們只待來日。”

第151章 第151章:哥也是有脾氣的(捉蟲)

自從明月樓一聚之後; 趙啟向翰林院請辭。

顧雲浩與趙啟商議; 趙啟還是先隨著顧雲浩入戶部當差的好; 只待此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