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
加上在這裡唸書的大多是村裡的孩子,學裡也不會準備飯食,家裡離得近些的學童,就會回家吃午飯,而像顧雲浩這樣家住的遠的,就自己帶些飯食或是乾糧。
學堂的前院一共有三間屋子,正中央的屋子裡掛著孔子、孟子雙聖像,每逢初一,顧明琮就會帶著學童們在這裡拜一拜孔孟。
前院西側的屋子最大,而且南北通透,因而就被用來做學童們唸書的講堂。
東側的一個屋子,是先生顧明琮的休息室,當然也有許多學童因著不好生唸書,被顧明琮叫到這裡單獨教訓一番。
學堂的後院有幾間房舍,經過改良之後,成為了學生們的號舍,每間屋子都有幾個小床和桌椅,用來做學生們午間臨時的休憩之所。
號舍的旁邊有一個低矮一點的泥瓦牆面的稻草棚子,那就是供應熱水的開水房。而茅廁則是單獨在號舍背後搭了一個小棚子。
後院的院中央,掛著一塊鐵片,旁邊有一個用繩子掛在一起的小錘,每天到了時辰,齋夫就會敲這鐵片,以作正式開是講學的提示。
作用倒是有些類似於現代的課間鈴。
院子裡還有兩個石桌,石桌周圍分別放了四五個石凳子。
久而久之,這裡的石桌,也方便了顧雲浩他們這些中午不能回家的孩子,成了他們的用餐之地。
其實離家遠的學童並不多,算上顧雲浩、顧雲濤兩兄弟,一共才七八個人。
但是顧雲濤是很少在書院裡吃午飯的,他們幾個年歲相當的學童喜歡拿著午飯到外面吃,吃完了還可以在外面玩一會。
畢竟在學裡吃飯,還是多少得守點規矩。
族學就在顧氏祠堂的旁邊,先生顧明琮的家離這裡不過幾步之遙。
顧明琮經常回家吃了午飯,就到學裡來,甚至有時候還是家裡人把飯送到學裡給他。
因著這個緣故,顧雲濤等人自然覺得約束些,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習慣,午飯時間都拿著乾糧飯食往外跑。
顧雲浩也見怪不怪,也不管他,只覺得自己應當好生利用中午的時間。
拿了自己的書袋,小心地把書本筆墨裝好,又提上竹筒,顧雲浩到了後院。
果然院裡早沒了旁人的影子,只剩下一個趙明。
“怎麼,你今天也還耐得住待著學裡?”顧雲浩見著他,不免有些詫異。
趙明是個最愛玩的,雖然他家住的也算遠,但其實也還是可以回家吃飯的,不過這小子自從進學之後,在學裡有了幾個年歲相當的小夥伴,就開始中午也不回家了。
雖然這幾人裡面,顧雲浩是個規矩的,但總歸還是有那些貪玩好耍的,因而趙明經常中午跟他們相約出去到處玩。
以至於許多時候,這後院中午大多隻剩下個顧雲浩。
“昨晚睡得晚了,今天早上一直打瞌睡,準備中午好好睡一覺,免得下午又犯困。”趙明嘿嘿一笑,說道:“你可是不知道,我早上就見著先生看了我好幾回,愣是把瞌睡給我嚇回去了。”
說到這裡,趙明心有餘悸地拍了拍胸口。
顧明琮平時極為嚴厲,若是誰在講堂上打瞌睡,那戒尺絕對是不留情面,甚至有時候狠了,能敲得讓人手掌發腫。
“那你還是早些吃了飯,去睡一會吧。”顧雲浩也是笑著說道。
“我也是這麼想的。”趙明點了點頭,就開始從書袋裡拿了一個紙包出來,裡面放著三個白麵的大菜包子,雖然是早就已經涼了,但看著還是很可口。
面在這個時代是絕對的細糧,一般而言,農家人很少這樣全細糧的吃飯,大多是賣了些細糧,再多買些粗糧回來和著一塊吃。
當然趙明他們家裡條件好些,趙明又是家裡的寶貝孫子,這樣也不足為奇。
“雲浩,吶,給你一個。”
看著趙明遞過來的大包子,顧雲浩笑著搖了搖頭,說道:“你自己吃吧,我帶了乾糧,等我去接點熱水來,現在天氣還冷,光吃冷的小心跑肚子。”
言罷,顧雲浩就拿了竹筒去了開水房。
先是將竹筒裡剩餘的水全倒了出來,又接了滿滿一筒熱水,回到院中時,趙明就已經胡吃海塞的吃下兩個包子。
“你慢些吃,還是要就著熱水才行。”顧雲浩無奈地勸道。
趙明像是被噎著了,有些不利索地擺了擺手道:“我是真有些餓了……也想快些吃了去抓緊時間睡一會,這裡,我還給你留了一個呢。”
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