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吃人,就連萬重文都是一臉急切,丫鬟滿腹的話就不敢說出口了;恭敬的彎了彎身子便退出去關了門。
“大長公主只怕不成了。”安原縣主也知道萬重文等人這幾日已被折磨的心急如焚,看丫鬟退出去,不用萬重文開口追問便先開了口,“太醫院數名太醫先行診脈,終究拿不出辦法。太醫令區封最後用家傳的十八逆命針法為大長公主吊住性命,姑祖母道皇上日前從皇宮寶庫中取出了太宗時便留下的兩枝千年人參,這兩枝人參,都送到了公主府,只是公主是否有服下,到底一應手段能拖延多少時日,就連岑子健都不知曉。”
“如此。”萬重文聽完,震驚之中更多的是一種果然如此的感覺,這十來日的折磨讓他心力交瘁,此時知道一個答案,心更多的是落到了實處。不怕等來的是讓人不想聽到的噩耗,怕的是噩耗突如其來,讓人措手不及。
這些日子不單是萬重文,所有人都被公主府禁閉的大門折磨的厲害。最叫人難受的是,所有給公主府診脈的太醫要麼就是被扣在了公主府寸步不得離開,要麼就是直接被昭帝詔入皇宮,是生是死都不知道,弄的數位太醫院太醫家人整日奔波,只想求一個明白。尤其讓人瞠目結舌的是公主府門禁森嚴超出了人們預料,連著十來日,公主府中沒有一人外出,唯有公主府下頭的莊子上送來吃用等物。京中也不是沒人在送東西的人身上探問一二,可惜這些人只管將東西送到角門,交給負責採買的管事驗看過便隨即被從頭至尾在旁監督的護衛們押送出公主府,自始至終不敢有人開口說一句話。就是去公主府收夜香的人,候著的時候亦是虎視眈眈的四名女兵看著。
這般陣仗折騰,起初兩日京都人人以為瑞安大長公主只怕命不久矣,才會嚴加防範,為的就是恐防瑞安大長公主病逝之後訊息立時 就傳出去,好給朝廷爭取一二緩和的時日。誰曉得一日又一日過去,昭帝卻連上官睿等重臣都不曾召見,全然沒有籌劃對策的意思。
到了第六七日上,人們越發坐不住了,京都開始有傳言,道瑞安大長公主年少習武,又是皇室公主沒,一貫保養的好,這回突然病重實則並非是病,而是有人厭惡瑞安大長公主多管閒事,出來穩固朝局,故而尋機給瑞安大長公主下了毒。
這流言一傳出,立時轟動京都,面上人人斥責為無稽之談,私底下,大多人卻都相信的很。
瑞安大長公主這幾年,實在是擋了太多人的路了。雖說瑞安大長公主力挽狂瀾,讓人稱頌。可她的力挽狂瀾則讓其它人少了許多上進的機會。再說瑞安大長公主論輩分即便是許多藩王的姑母,可皇室裡頭,為了皇權連親爹都能殺,一個姑姑,面上能震懾,私底下,盼望瑞安大長公主死的又有多少個?甚至,還有西北……或許應該說,尤其是西北。
要知道,當初瑞安大長公主重新出山穩固朝局憑藉的可不是赤手空拳,更不單是那一批昔年的武將。四年前岑國公沒有出頭,瑞安大長公主哪怕早年隨老國公四處征戰,在老國公麾下的舊部中有些威信,願意在那風雨飄搖時聽從瑞安大長公主出面亦只有少數幾個性情尤為耿介的,畢竟她是嫁入國公府,卻並非姓岑。瑞安大長公主在宗室勳貴乃至武將之中頗有微信,在文官中卻沒有甚大的根基。在經歷過王太后亂政後,甚至有許多文官憎恨女子再度掌權,論身份,瑞安大長公主是嫁出去的女兒,還不如王太后。
武將支持者不夠,文官不肯受命,昭帝病重,這種情形下,瑞安大長公主固然盡心竭力,然而若非李廷恩橫空出世,拿出石定生遺書,一一尋到石定生的門生舊故,爾後不知用甚方法說服了早在先帝時便在髮妻前結廬守墓的先帝恩師歸元先生出面,化解文官派系矛盾,單憑瑞安大長公主,當年的京都絕不會那樣快速的穩固下來。可在歸元先生耗盡心力配合瑞安大長公主穩定江山後,因年事已高,三月後便隨即病逝。歸元先生死後,李廷恩先是因撰寫聖旨有誤被昭帝斥責,後又因其叔父孝期納妾被人彈劾,及至後來他孝期未滿便回京待官,昭帝面前彈劾奏章一時如雲。也正是在這個時候,是瑞安大長公主提議讓李廷恩前往西北戴罪立功。
李廷恩立下大功,卻德行有失,發去西北並不算太過嚴厲的懲治,只是瑞安大長公主提議讓李廷恩去西北做將軍,就讓人覺得有些古怪了。再到後來,李廷恩前往西北的路上屢屢被人刺殺,身邊帶著的護衛折損泰半,多虧最後*郡主帶著女兵一路護衛,不知是*郡主手下女兵厲害,抑或刺殺之人礙於*郡主宗室郡主身份,一路刺殺者驟然就減少了許多,讓李廷恩平平安安到了西北任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