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他去了衛城。
原來,衛城趙家,有個旁支叔公趙徵,一直體弱多病,也沒有子女,半月前病死了,趙東臣回去,說服了二老太爺,把趙先生記到趙徵名下,改名趙慶彰。就說是趙徵年輕時在外做生意,娶的外室所生。這樣,趙先生就有了新的身份,明年,可以參加科舉考試。
這是作弊,查出來很不好,但誰沒事查這做什麼?趙先生流放十幾年,外貌變化很大,以前的人,誰還能認出他來?他回來幾年,日子隨順,比剛見到的時候年輕許多,流放地的人,見到他也不會能認出來的。
二老太爺答應,趙先生若是高中,允許他另開一支,這樣,趙先生若是騰達,必會感恩這邊,若是沒有前途,他也不損失什麼,好歹是趙東臣的人,自然由趙東臣負責善後。
拋棄祖宗,趙先生剛開始還想不通,趙東臣勸他:“父母先人,沒有不希望子孫後代顯赫富貴的,等你有了功名,自立宗堂,為祖先立個牌位祭祀,他們必然會為你歡欣,絕不會計較這些小事兒的。做大事不拘小節,這還是你教我的。”
趙先生這幾年,和衙門裡的人打交道,看到一些官員尸位素餐,心裡頗為惱火,可惜他滿腹才學,無處施展,心裡也是很憋屈,現在趙東臣事業一天天做大,人也日漸練達,對自己的依賴越來越小,趙先生想要幫助他,覺得自己必須得有權勢才行。
掂量了一夜,他最後同意了趙東臣的安排。
從衛城回來,趙先生閉門不出,溫習四書五經,還買了些時文,在家揣摩這幾年科舉考試的動向。
趙娘子唯恐說話走路,打擾到丈夫,留了端茶磨墨的小廝鏟兒,自己天天來葉兒這邊報到,吃住,甚至午睡都在這邊。
正兒被送到了安平城外的白鹿書院讀書,只有臘月嘟著嘴不高興,葉兒便在和趙娘子聊詩文的時候,讓她在身邊玩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