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民出身的武將立再多的軍功也當不上大將軍,十年寒窗苦讀好不容易高中狀元郎的讀書人,從政幾十年,即使政績再斐然,也擠不上真正有決策權的三品大官行列。
這是不公平的,世家貴族本來就比尋常百姓人家享受了更多的富貴榮華,錦衣玉食,憑什麼他們上來就能直接登頂,而普通老百姓出身的,一步一個臺階爬上去,卻還是連登頂的資格都沒有!
這種不公正的規定遲早是要廢除的!江秋意在老夫子眼裡看到了同樣的篤定。
第332章形勢變化(二更)
江秋意最終還是沒等到三姐回門就馬不停蹄的返回丘陵了,學堂的草圖她已經畫好,全權交給了楚大圈負責建造。
他第二回幫江秋意重新蓋的雞舍,面積是原來的三倍之大,架構結實選料上乘,半點沒有從中動手腳撈油水,內部還是沿用原來老雞舍的結構,江秋意十分滿意,便將臨安城那邊的養豬場也交給了他去擴建,如今學堂的建造,更是全權交給了他負責。
而崔老夫子也沒有因為學堂一時半會還沒蓋起來就將私塾的教學往後拖延,而是在謝家的大宅裡選了個寬敞明亮的中堂,令人買回來書桌筆墨紙硯,就開始開堂授學。
最高興的莫過於六郎娘了,這下子好了,家裡頭永遠都熱熱鬧鬧的,有她這麼個一天到晚捯飭一大堆小點心好吃食來慰問小學子的好奶奶在,那些個陶的不行的小屁孩,別提有多願意來上學堂了,倒也是相得映彰。
四處奔波的日子最容易過去,江秋意花了一年的時間在丘陵的梯田改造計劃上,全部梯田開墾成功之後,她便開始在整個北秦地區二十三縣逐個地方的視察,每到一個地方便同安王商議著制定相應的計劃富裕地方,一連三年,晝夜不懈。
這期間朝堂上發生了很大的變動,原本一直支援太子的禹王,在東宮被貶之後逐漸的嶄露頭角,短短三年,已經發展成朝堂上風頭最勁的王爺,實力碾壓有勇無謀身邊又無能人可用的梁王,梁王在東宮失勢之後也有過一段無限風光的日子,只可惜好景不長,如今隱隱有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入主東宮之勢的是禹王。
只是從來都沒有人知道,皇上剝奪了安王的太子之位,卻從來沒有勒令他上繳太子玉令,甚至安王親自上奏請示交回太子玉令,奏章呈上去之後卻石沉大海要無音訊。
要不要交,皇上一句準話都沒有。
安王一開始忐忑不安,司徒律津也疑心這是另外一個陰謀陷阱,萬一將來被反過來汙衊安王心懷不軌,不肯交回太子玉令,意圖謀反怎麼辦?
江秋意想了很久,檢視了當今皇上登記以來處理功臣罪臣的一些檔案,總結出來一個結果:當今的皇上啊,有著古今皇帝的通病!多疑,善變,制衡。
在他心中皇權恐怕早就超過了家國大事,親情人倫,安王當儲君深得民心時他忌憚安王,生怕他會因為章後之死,章氏被打壓沒落之事記恨自己。
太子被廢之後,皇上恐怕早就料到了禹王或者梁王會日漸勢大,畢竟他這麼多年一直將眼睛盯著最優秀最得人心的兒子身上,忽略了這個一直躲在太子身後暗中培植勢力的禹王還有那個野心昭然若揭的梁王。
從前皇上寵愛禹王,一方面是因為他的生母得寵,另一方面是他一直站在太子身後,就好像他所發展的勢力全都成了太子的幫輔地方,皇上當然要拉攏他,想將他從太子的牆頭拽過來。
如今太子失勢遠離朝堂,禹王的勢利卻沒受到絲毫影響,皇上不著急收回太子玉令,不過是留了一招後手給自己罷了。
江秋意把自己想到的這些事情全部告訴安王了,安王聽後沉默許久,他到沒有像司徒律津那樣,憤怒,震撼,不敢置信。只背對這眾人說了一句:“自古天家無情,如此看來,歷代一脈單傳人丁稀薄的大燕皇族,又何嘗不是幸運的呢?子嗣昌盛不過是平添爭鬥罷了。”
說起大燕皇室,江秋意真的不不驚歎一句:活見久啊!
燕國好男風,自上而下舉國皆是,大燕的後宮向來都是一妃一後至多,誰最先生下了皇子便立為太子,自此君王再不踏入後宮,傳宗接代的使命完成了,接下來就該怎麼快活逍遙就怎麼快活逍遙去了。
大燕真正的皇宮並不是以規模宏大,氣派豪華,富麗堂皇聞名於世的太和宮,而是建於南塢山腳下的崇化行宮,那裡面圈養著燕主真正的後宮三千佳麗,不,應該是佳男。
當然,大燕歷史上也出現過不好男風的皇帝,可是依然是從來沒有養育成兩位以上的成年皇子,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