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精神文明,大概也僅僅存在於書本之上。
而這一切的改變。彷彿也只能依靠教育。可教育又怎麼樣呢?
學校較之農村應該是一個文化比較高的地方,按理說應該是生機勃勃、意氣風發的,可事實上卻是同樣的死氣沉沉、一蹶不振。拖拉鬆散、消極工作成風。老師和學生之間,客氣的說也只是錢的交易罷了。“你交錢便上學。不交錢,就滾蛋。”“給我錢,我便教,教孬教好天知道!”他們各圖其利,各省其力,書本上大公無私,現實中是個人至上;不負責任的行為本身,就已經完全推翻了那滿嘴動聽的敘說。如此以來,還不如把心底嘴上來個統一,都是自私自利算了。還可免去虛偽之嫌。但是上級如此安排,書本上如此要求,他們不得已而為之,哪裡顧得上口是心非的虛偽?反正已經如此了,工資報酬一分不少。何樂而不為?而學生們也精明,他們明白老師們的裝腔作勢,他們相信“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但是他們眼中的太陽已經被烏雲永遠遮蓋起來了。他們“崇拜”老師,但不尊重老師,因為他們受父母之託,上學只是為了將來能夠出人頭地、飛黃騰達。以免“扒地頭子、土裡刨食”之苦為目標,並且為之拼搏,為之奮鬥。直到如願以償,混上個一官半職,吃上碗公家飯,就萬事大吉。名利雙收了!至於那些老師嗎?只是他們利用的工具,他花錢,他們辦事,又何必管他們幹得好不好呢?我最不瞧不起這樣的學生,可身邊這樣的學生比比皆是。而這些人中的成績佼佼者,也正是老師們所說的“人才”。
靠這些人,農村發展無望,中國騰飛無望,重新走向一盤散沙才更有可能。
認識到這些,想想我以前所扮演的角色,以後應該扮演的角色,對於那所謂的好成績,又有什麼值得驕傲的呢?對於一個本來就錯誤的環境來說,裡面的正確和先進,也許恰恰正是錯誤和落後!
而裡面的錯誤,才可能是正確的!
在初二的這個時候,電視機已經普遍的進入了我們這一帶人們的家庭。有些感人的劇集都能使小孩子們隨著憂喜,隨著笑盈滿面,隨著淚水漣漣,猶如身臨其境,親自經歷一般。感受深刻,影響巨大的,無不每看完一部,思想上就隨之打下難以磨滅的烙印。我,就是這樣。
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兩部古裝劇:《雪山飛狐》和《新白娘子傳奇》。
冰天雪地裡,袁紫衣嬌顏如花,嫵媚動人,好在我沒有看到過結局,不然最後得知她居然是一個光頭尼姑的事實,必定會令我深感失望。一時間,“雪忠情……雪中情……”的曲子經常在耳邊響起。
小時候,就曾聽爺爺講過“青蛇白蛇愛許先”的老故事,當時很為“白娘子永鎮雷鋒塔”包含了同情和惋惜。春節期間電視裡播放《新白娘子傳奇》,模樣美麗的人物、動人的音樂、唯美的服裝,曲折的情節,無不令人念念不忘。播放期間,斷橋重逢,白娘子入塔出塔,無不讓人一灑熱淚。雖然最後跟法海的妥協昇仙的喜劇結局令我失望,不過白娘子的兒子和玉兔精之間的愛情悲劇卻也能被我所銘記。而這一年裡,“西湖美景、三月天哪”、“千年等一回,我無悔啊……啊”的調子,也響徹了周遭的世界。
除電視而外,酷愛看書的我,也遇到了一個困境:無書可讀。
周圍同學們能借到的書籍,越來越不能滿足需求,雖然從呂老師口中得知,他有很多好書,卻沒有膽量去借。不善交際,我深知這是我最大的缺點,而這缺點,就造成了我的不敢去執行自己的想法,實現自己的希望,正如魯迅所說:“這毫不動彈,卻也就是一個大錯!”
而我又是那麼的渴求新知識,呂老師的話更加重了這種渴望:古希臘哲學家基諾曾經說過,每個人的人生就都像一個圓圈,大圓圈掌握知識當然多一些,但因為大圓圈的周長更長,所以它與外界的接觸面也比小圓圈大,因此就更感到知識的不足,需要努力學習才能彌補。
我覺得自己就是這麼一個微不足道的小圓圈,而呂老師則是一個大圓圈。而且我對這位“大圓圈”的滿腔正氣和憂國憂民的情懷特別崇拜。而他的許多話也成了我的警鐘。
他曾在課堂上語重心長地說:“學習成績好的同學不一定就善於社會交往,而社交能力強的人又往往學習成績不好。大家應該互相溝通,互相學習,才能達到成才的目標。”
這些話跟我腦袋中經常出現的想法不謀而合。有些人一心只讀聖賢書,成績雖好,但真才實學卻差;而有些人為人做事略好一些,但成績有一團糟。我自認屬於前一種人,這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