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8部分

下一家四口住在這兒,老家還有一大堆人,公婆叔伯妯娌侄子侄女,是個大家庭。劉嫂子安頓下來後,本打算把公婆接過來,可公婆離得太遠,故土難離不肯來。

“要不是他在這地方落了腳,我才不想來呢,我帶著倆兒子在老家生活,咱們那兒是老解放區,早就土改分了田地,家裡好好的小日子,他非叫我來。”

田大花一問,劉嫂子兩個兒子,大的都十五了,現在讀中學,小的也十二了,還在讀小學。

一上午工夫,就把個枯枝敗葉的小花園清理乾淨了,劉嫂子當場就回家拿了一把倭瓜種子,說旁的沒現成的,先種幾棵倭瓜。

她一說田大花就笑了,絲瓜豆角冬瓜,這些種子她家裡都有,不過這麼一忙碌,眼看著可就到中午了。

於是田大花就說,下午抽空再種吧,回去做飯,中午小孩放學別耽誤了吃飯。

中午倆小孩放學回來,嘰嘰喳喳說起新學校,新老師,尤其讓倆小孩高興驚奇的是,新老師居然是女的,語文和數學老師都是女的,這在鄉下可稀罕。

倆小孩說,女的也能當老師,太厲害了。

小石頭:“我們倆在一個班,老師還以為我是哥哥,以為小姑姑是妹妹。”

福妞:“我跟老師說我們是姑侄,石頭是我侄子,老師張著嘴啊了一下,說她以為是小兄妹呢。”

倆小孩哈哈哈地笑起來,他們兩個自從進了這大院,可不是第一次被人家當作一對小兄妹了,究其原因,兩人只差了一歲,小石頭個子比福妞還高了一點兒。

下午上學就沒再用人送,學校不遠,姑侄兩個手拉手一起走了,說安亮哥哥會帶他們一起上學,說好了在大門口等。

“誰是安亮哥哥?”

田大花不放心問了一句,倆小孩說就是大院裡的,住前邊的,然後姜茂松給她解釋說,是劉嫂子家的兒子,老大叫劉安明,二的叫劉安亮,老二安亮現在跟倆小孩一個學校。

田大花點點頭,就讓倆小孩走了,然後想想哪兒不對呀,端著碗抬頭看著姜茂松。

“怎麼了?”

“福妞叫安亮哥哥,小石頭也叫安亮哥哥。”田大花說,“這都什麼輩分呀。”

姜茂松撲哧一笑:“反正是小孩子,也不是一個姓本家的,你管他們呢,隨他們自己怎麼安排去。”

“中午我跟你一起去給爹送飯,然後咱們一起上一趟街。”姜茂松放下飯碗說。

收到田大花詢問的眼神,他解釋道:“上街給你買兩件衣裳吧,你現在穿的這個,嗯,”他想了一下措辭,“在城裡不太合適。”

不合時宜。姜茂松其實想說的是這個詞,可又怕惹惱了她。他琢磨著,田大花這個人要是惱了,脾氣上來,我就不合時宜了,怎麼著?

可是她那一身打扮,衣服都是鄉下自家手工縫製的,偏襟盤扣的傳統樣式,現在她把頭髮剪了,配上這一身衣服,加上她身材嬌小,遠遠一看倒像是哪兒走出來的民國女學生。

當然也不是不好看,在鄉下穿倒也行,可進了城裡,就有些不合時宜了。

結果人家田大花啥也沒說,自己看看身上,坦然跟他上街買衣服去了,兩人先去醫院給姜守良送了午飯,從醫院離開後就去了百貨公司。

其實這時候的服裝,樣式還比較豐富,大街上照樣有人穿旗袍的,也有向軍裝靠攏的流行趨勢,這個年代,軍人才是真正的時尚。

姜茂松給她挑了一件時下流行的“幹部裝”,卡其色上衣,有點模仿軍裝的樣式,穿起來挺幹練的。

田大花自己又挑了一件西裝領的上衣,腰身很合適,穿在她身上便顯得洋氣多了。其實這些衣服在田大花眼裡,未必比得上傳統樣式好看,只是鄉間有句俗話,隨年吃飯,隨年穿衣,人還是要合乎時宜才好。

姜茂松站在鏡子前看她試穿,她身上獨特的氣質,走在哪兒也不顯得土氣,可這麼一打扮,就完全不像個鄉下女子了。姜茂松挺高興的,趕緊又帶她去買褲子和鞋子。

田大花換了新衣裳,劉嫂子看見了就把她一頓猛誇。

“姜家弟妹長得好,打扮起來好看。不像我,我穿什麼都土氣。”

“嫂子,你誇我別貶低自己行不?你哪裡土氣了。”田大花笑著說,“嫂子,你別老薑家弟妹、姜家弟妹的,你要不就叫我大花吧。”

“行,大花妹子。”劉嫂子答應著,結果沒過幾天,她自覺不自覺地把大花兩個字也省了,一口一個妹子。都是離開老家進城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