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賦暫時免徵兩年,可對於戶稅和丁稅; 祈恪竟然大手筆的十年免徵,百姓可以在這十年中毫無負擔的繁育後代,發展人口。
江沛擰眉琢磨後; 也覺的這個稅收徵收標準不錯,一旦頒佈下去,無論百姓還是商人心中都是高興的,大讚皇帝聖明,心牽百姓。當然國庫的收入短期是好不了的。
不過這點根本不用擔心,祁家在反梁前,商業已發展的遍佈國內,祈恪把其中大部分產業納入國庫進項,剩餘的作為皇傢俬庫。
目前除了鹽、鐵、各種礦藏歸屬與國庫收入外,還有不少國有企業,除了各種開銷外,賺的銀子可是入戶庫的。
單從這點來看,商朝的國庫儲備資金足以支援朝廷的各種修養生息政策。
前世在現代社會,即使江沛對稅收這一塊不太瞭解,但個人所得稅是有一定的徵收起點標準的,採取的是階梯式稅收。
倘若依照現今的形勢把階梯式稅收加以改進,用在如今商朝的商戶上,益處是很明顯的。
新擬訂的方案雖在稅種上比前朝細化一些,對特定的大宗商品的稅率採取區分對待。可在普通市稅的徵收上,還是採用一刀切的方法。
短期看效果應該不錯,但若往深處想,一是不利於中小商戶的發展壯大,二是對一些超級大商賈太過輕鬆了些,導致貧困差距越來越大。
一些商賈為了走關係打點官員,油水落在蛀蟲的荷包裡,影響國庫的收入。
當然無論什麼時候,商人都會想方設法的專朝廷政策的空子,為偷稅漏稅想出各種方法,當時祁家不是這樣做的嗎。
如今所處位置顛倒了過來,改為他們來坐這個江山,站的角度不同,想法也就不一樣,當政者自然是嚴禁那些違法行為損害國家的利益的。
朝廷深知其中的門道,必然對這一方面多有準備。
倘若在戶部再設一個專業的審計司,專門稽核商號賬目,自然可以減少這種現象,從皇室人選的出身來講,商朝規避商賈偷稅漏稅的現象應該比哪個朝代都做的好。
階梯式的稅收方式加上專署的審計機構,江沛認為要比一刀切效果好。
不過這種階梯形的稅收方式,一旦提出,必定要觸及某些人的利益,遭到強烈的抵制,但中國歷史上的新法不都是在抵制中產生的嗎。
可惜的是最後朝廷力量強不過團結在一起的大世族階級,推行一段時間不了了之,王朝的衰敗沒能得以扭轉。
江沛猶豫再三還是把這個稅收方案加在了自己摺子的最後面,交給了李明睿。
至於能不能上達天聽,還要看李明睿和戶部尚書的想法。
…………
隨著新皇登基日期的臨近,上元節後暫時沉寂的府城,又再次喧騰起來,尤其是近日城內多了不少穿著華麗模樣怪異、不通本朝語言的異國人。
剛開始城內的百姓還議論紛紛,等碰到的多了,也見怪不怪了。尤其是那些做生意的商販,發現這些人除了長的比商朝人醜些,其它都挺好的,購置東西掏銀子的時候,賊爽快。
有些當地百姓無人問津的小玩意,在他們眼裡都成了稀罕物,商販們為了招攬生意,可畏是想盡辦法花樣百出。
當江沛聽阿九給他講述這幾天在街肆上碰到的趣事時,忍俊不禁,這些突然出現的外來者,應該是為恭賀祈恪登基為帝的異國使臣。
特別是與商朝接壤的鄰國,都聽說過祁家的大名,如今祁恪稱帝,自然都會給面子來祝賀一番,說不定還帶著商業顧問團過來了。
這次的登基大典,無論是幾品的京官都得到場參加皇帝祭天、登基盛典。
自從交了稅法摺子後,江沛總是留意李明睿的神色,小心觀察他有什麼反應,甚至期待找自己談話,那樣還可以為自己的觀點慷慨陳詞一番。
可上司壓根沒什麼反應,該幹什麼幹什麼。隨著朝中其它部門的預算的摺子送來,江沛也抽不出心思再想了。
開始稽核這些伸手向他們戶部要錢的事項,蒲陽是都城,一國的臉面,無論哪個方面都需要好好改造建設,花錢的地方自然多,相對其它部門,他比較關心的是工部。
有關新區規劃的方案越入眼簾,江沛發現官員的府邸、街道和民巷都是工部負責統一建造,待戶部稽核過了,就開始施工,因隸屬蒲陽司所以送到了他的案頭。
他自然是同意的,恨不得越快越好,閱覽過後,大致預算一下,對自己要出多少銀子購置新府宅,心裡有了譜。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