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大哥,今天怎麼是你出來挑水?阿茶生病了嗎?”
哦感情是想問阿茶的,不對問阿茶?
這可是古代,你一個外男問他家女眷的情況,這意思可跟現代的不同。
向南原本粗糙的神經立馬繃緊,警惕的看了趙德茂一眼,“我妹妹自然沒什麼事,阿茂你還是早點回去吧,我待會兒要在家歇一會兒才繼續挑水。”
剛才出來的時候向劉氏跟阿茶就讓向南吃點東西再幹活,畢竟昨兒才餓暈了一回,向南讓她們跟他一起吃。
偏兩人不願意,那成,你們不吃我也不吃,向南咬牙撐著又跑了這第三趟。
這麼一說也就是讓趙德茂別在這裡等他了。
趙德茂知道阿茶沒事兒,有心想問問具體狀況,可瞅著向南那眼神,趙德茂也不敢多問了,只含含糊糊的應了一聲,目送向南離開後才垂頭喪氣的回了家。
趙德茂回了家被他娘提著耳朵如何嘮叨暫且不說,向南回了家就覺得肩膀磨得實在疼得緊,阿茶跟向劉氏也看出來若是她們不肯吃,向南肯定是不會吃的。
沒辦法,向劉氏乾脆讓阿茶趁著向南出門挑水的空隙重新將埋在灶膛裡的火星引燃,在鍋裡多下了一把小米跟玉米茬子。
等到用小火煒得差不多了再放了切得碎碎的野菜,灑上一點鹽,也就算是提前將一家人的朝食給吃了。
現下三月里正是青黃不接的時候,穀倉裡還有一點糧食,卻也要留下一大半來做種子。
當初家裡男人生病賣的都是家裡良田,因為只有良田才好賣,剩下的就是兩畝薄田,一畝水田一畝旱地。
除去要交的苛捐雜稅,一年也剩不下多少糧食,更不用說家裡還有個最是費錢的讀書人。
雖然早上兒子說要撐起這個家,向劉氏卻依舊沒有將家裡這些艱辛告訴向南,等向南回了家向劉氏跟阿茶照舊一左一右的急忙接了水桶,將半桶水倒進水缸裡。
向南放扁擔的時候一看,水缸也才裝了三分之一。
揉著火辣辣痛得厲害的肩膀,向南忍著沒吭聲,笑著跟阿茶她們一塊兒去了廚房吃飯。
杏花村不算大可也不算小,整體呈狹長帶狀,雖然水井是在村中間位置,可從他們村尾的家到村子中間也有一段距離,向南難以想象當初阿茶是如何每天堅持來來回回的將家裡水缸裝滿的。
吃完飯向南跟向劉氏說了想在村裡水井那兒弄個打水的轆轤的事兒,“雖然大家力氣肯定都比我大,可好歹弄了這個也能給大家省些力氣不是?”
向劉氏想了想,卻是有些不贊同,不過沒明說,“村裡這口井可是村裡人的寶貝,誰也不能輕易去動它,里正那裡也不會輕易答應的。”
若是這事兒做成之後村民受了方便,確實也會有一些人念著向南的好,可一旦出了問題,那百分百所有人都會埋怨向南,向劉氏不想讓兒子做這等吃力不討好的事兒。
向南卻是沒想那麼多,只點頭贊同,“確實如此,不過我就是想著去跟里正說一聲,安不安就看里正拿主意。”
被扁擔磨得肩膀火燒火燎的,向南也有心在其他地方找找水源,若是有那自然是好的,若是沒有,那就算了。
向南這般說著,起身也沒急著去拿扁擔繼續挑水,先就近在廚房灶膛裡撿了一截炭渣,又回屋裁了一小截紙,三兩下畫了個轆轤最原始的結構圖出來,而後這才揣了紙條出門拿上扁擔挑上水桶往水井那邊走。
里正家就在井附近,里正一家可以說是杏花村裡紮根最久的人家,聽說一開始杏花村裡三分之二的村民都跟里正一樣姓周。
本朝建立之前長達十來年的戰亂,讓越來越多人往深山偏遠地區遷徙。
新朝初定,建國皇帝大赦天下讓流民返鄉耕種,杏花村這裡走了一些人,可更多的人卻選擇留了下來。
於是這才讓姓周的只佔了五分之二。
不過周家的里正之位卻是一直儲存了下來,其他人也沒意見,一來這地方原本就是人家祖宗的,當年周家祖宗收留了他們的祖宗,他們自然應該繼續心懷感激的。
二來周家的人也厚道,並不隨意欺壓村民,反而上面有什麼政策里正都會在第一時間通知大家。
這樣一來大家自然對周家人越發信服,便是周家的人在基地佔了最好的風水,耕地佔了最肥的良田,村民們也覺得是理所當然的。
向南原本是想將空水桶放在井邊的,可想想萬一哪家調皮的熊孩子給他拿去玩兒了甚至扔水井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