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上過得去就罷了。
隨著孩子一日日長大,秦春沛在工部的實驗也初見成效,首先出來的不是秦春沛心心念唸的雜交水稻,而是改良版的水泥。
原本這只是秦春沛附帶的一個專案,因為他大致知道水泥的生產原料,吩咐下去之後主要精力都放在糧食生產那邊,誰知道翻了年水稻的雜交還沒見成果,土水泥卻被弄了出來。
這種水泥的品質比起現代那些自然是遠遠不如的,但跟現在的沙包黏土比起來,簡直已經是逆天的神器了,最重要的是生產方便,雖然會帶來一定汙染,但跟產生的便利比起來不堪一提,在發明之後立刻得到了普及。
這東西並不侵害誰的利益,甚至鋪好的道路如同平地,比青石路還要好走,造價卻只是青石路的三分之一,可讓戶部也高興的滿臉褶子。
水泥一出現,皇帝就十分高興,等京城附近第一條路造完之後,皇帝親自出門踏青,在那條水泥路上來回走了好幾趟,樂得跟個孩子似的。
走得高興了,皇帝倒是也大方,不但秦春沛有所賞賜,參與這次水泥發明和生產的匠人們也多少有所獎勵,居首功的兩個匠人不但被御賜為大周名匠,還每個人敕封白銀百兩。
在秦春沛看來,這個獎勵和匠人們沒日沒夜的研究付出是不平等的,但在匠人們看來,這可是皇帝親自敕封的名頭,掛在門上能傳宗接代吃一輩子的好處。
有了水泥那邊的兩個匠人做榜樣,秦春沛一力主張的幾個專案進展飛速,比原先的積極性提升了不止一倍,可見這些功名對於普通人的殺傷力。
秦春沛一邊看著,一邊暗道早知道如此的話,他應該選一個簡單方便的發明,弄出來讓皇帝給敕封幾個人,這樣就不怕手底下的人沒有積極性了。
古代人的智慧是無窮的,在足夠的利益吸引下,水泥被研究出來之後,工部幾乎是每隔幾個月就鬧出一些動靜來,小的比如研製住更好的紙張,更好的印刷術,大的比如研究出不會震動的馬車,能夠讓百姓獲益的水車。
原本想要看秦春沛熱鬧的人,如今也是對他心生佩服,暗道這位傳說中殺人如麻的裕國公,甭管當年殺了多少人,這些年確確實實為了大周朝的老百姓做了不少事情。
更難得的是,他並不居功自傲,每次有好東西出現之後,明明這些東西是他一手帶出來的,卻願意將功勞分給手底下的人。
且看看這幾年其餘五部多麼羨慕工部的那些官員,就知道秦春沛的大方了。
如今工部一躍成為六部之中最受歡迎的部門,這地方關係簡單,並不容易踩坑,秦春沛又最願意提攜新人,願意給他們機會,待幾年就能熬出頭來。
他們卻不知道,在他們眼中最為大方的秦春沛裕國公,其實也是有自己的考量的,他如今已經是國公爺了,看皇帝的心思就知道,除了皇家人之外,他必定是不會封異性王了。
那麼處於他今時今日的帝位,唯一要警惕的就是功高蓋主,那一天惹了皇帝不高興的話,那面臨的就是滅頂之災。
秦春沛並沒有在造反一次的打算,於是乎這些虛名他壓根不需要,直接分給手底下的人更好,他琢磨出這些東西來,原本也還是為了讓老百姓們的日子好過一些。
他一大方,不佔名利,反倒是讓皇帝對他更加滿意,雖然沒有得名,卻得到了實在的好處,且不說每一次的賞賜,光是這個好感度就十分難得了。
水稻的雜交確實是麻煩,其中涉及到的東西太多,又有太多的巧合性,即使秦春沛指明瞭方向,一度參與這個專案的人也灰心喪氣的想要放棄。
只是有秦春沛逼著催著,這個專案最後還是堅持了下來,在秦瑾瑜磕磕碰碰的能把三字經背下來的時候,水稻的研究終於有了成果。
這一日,秦春沛竭力邀請了皇帝一塊兒去看農莊,大大小小的幾個莊子被串聯在一起,分成幾大塊成了試驗田,其中有按照如今老百姓最常用的方法栽種的,也有他們精心培育,經過了五年最佳化才栽種的。
即使是外行人,一路走來一路對比,也能發現後者的好處,遠遠看去這片地方稻子的穗都比隔壁的大一倍,甚至有一部分硬生生比旁邊的稻子高上一寸。
趙文睿是一個勤政愛民的好皇帝,自然知道畝產量對百姓們的重要性,還未上位的時候他曾在民間走動,上輩子更是看了各地的上報許多年。
在他的記憶之中,畝產量能夠達到三百到四百斤,已經是大豐收之年了,通常若是遇到災年,老百姓能把春天種下去的種子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