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汗間,趙毅攜手吳氏也進了院子。
他們原先正好好午休呢,先收拾了自個兒才過來的,因而晚到了一些。
趙煅停下說教,上前把事情細細與大哥說了。
趙毅自然是義不容辭,當下便命人去探王家的動靜——王晴一家子本都在襄山呢,出了這事還不知他們是否會回京來——再準備好一捆麻繩,預備捆了趙攸涵去請罪。
轉個身,趙毅卻趁著弟弟沒注意,大力拍了拍侄子的肩膀,豎起一個大拇指,無聲比出個口型來——“幹得好!”
吳氏掩面,趕緊把不正經的丈夫拖走一些。
趙毅無辜回視她。他當年若是像六侄子今日這般急智,怎會過了三年才娶回媳婦兒?
不小心圍觀了全程的韶亓簫抽了抽嘴角。若是換到阿禾身上,未來岳父大人也是這麼個反應,那該多好……
折騰了許久,楊氏有些沒精神,吳氏宋氏和趙敏禾便陪著她往內室去了。
沒多久,看楊氏彷彿有話與吳氏私下說,宋氏和趙敏禾便藉故離開了。
待侄女和侄媳婦一走,楊氏就苦下了臉,握著吳氏的雙手道:“大嫂,那是五百年的王氏女啊,咱們趙傢什麼時候娶進過一個世家女做媳婦的?”
吳氏笑道:“管她是誰,總是你兒媳,就是公主之身,也不能不講孝道。”她拍了拍楊氏道,“你只管做好婆母的事就夠了。”
楊氏又道:“我只要一想到世家女的儀態和氣度都跟咱們勳貴之家不同,日後生活在一個屋簷底下,哪兒能不在意?”
打個最簡單的比方。食不語是權貴之家通行的規矩,這規矩在各府各家卻不會完全一樣。
像忠勇伯府,畢竟是武將之家,這食不語的規矩有是有,卻不會執行得很嚴格,偶爾發生大事,一家子用飯時也會拿出來說一嘴——就像去年發生賞燈節慘案那事的時候;老人和小孩手腳不如成年人靈便,時而瓷碗磕碰也是有的。再有老侯爺趙祈,童年時期趙家還沒發家,便是在關中成長的,因而趙祈的禮儀委實不能說好,偶爾喝湯都會發出咕嘟聲,吃菜吃肉都喜歡大口來,喝酒還喜歡跟人碰杯。他在外頭還會約束自己一些,在家中卻經常恢復常態。
這些,在勳貴、清流出身的兒媳婦和孫媳婦看來,即使不贊同,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也就過去了。但在士族眼裡,卻是代表勳貴粗鄙的證明。若是以後王晴看不過眼,來個“忠言逆耳”,那日子可怎麼過?
光是勳貴與士族的生活方式就有太多的差異,更何況還有觀念上的差異。
吳氏卻不以為意道:“你想太多了。要跟王家姑娘過一輩子的始終都是六郎,而不是我們這些長輩和妯娌們,過得好過得不好,都要看他們小倆口的,不是咱們說了算的。也不是說我們與王家姑娘相處得不好,她與六郎就相處不好的。”
楊氏怔了怔,若有所思。
吳氏最後道:“咱們要做的,就是叫六郎日後別夾在妻子與其他親人之間左右為難。”
————————
不知是不是吳氏的話起了作用,總之楊氏的臉色是好看了很多。
這一日傍晚,得知王家人並未回京來,趙毅趙煅兄弟倆,便連夜綁了趙攸涵往襄山王家的避暑莊子請罪。
到第二日午後,一行三人才回府。
趙毅趙煅精神尚可,趙攸涵前胸後背卻都帶了些皮肉傷,眼睛也青了一隻,形容著實有些狼狽。
但趙敏禾一看他臉上的傻笑,便知他與王晴的事,已經成了。
過得幾天,出了孝期的宋氏,請了自己祖母,宋首相的嫡妻杜氏為中人,親上王家為趙攸涵提親。王家並未因先前之事氣虛,按京中定親的一般習俗,辭了兩次之後,第三回方訂下聘書。
至此,塵埃落定。
————————
這個夏季,訂下終身大事的並非只有趙攸涵和王晴。
趙家忙碌過一陣子事之後,趙敏禾就聽到了那次落水事件之後另一對當事人的境況——陸家於半月之後,也上楊府去向楊蘭錦提了親。據說禮部侍郎楊澍受寵若驚,只考慮了一天便應下了陸銘與長女的婚事。
趙攸涵王晴這裡會叫京中人等對王晴暗道一聲可惜;在陸銘和楊蘭錦的事上,則叫不少對陸銘抱有好感的貴女暗地裡扯壞了不少帕子,暗恨當日掉水裡的怎麼不是自己。
同樣捶胸頓足的還有趙毅。
當日侄子出事,他忙碌之下並未聽說陸銘這裡還有另一出。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