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仙術製造的兵俑,加入士兵的英魂,就是天下最強的不懼身死,不怕疼痛,永不知疲倦的最強軍隊。
秦王宮。
“李斯,秦國大政你要多操心。先生(尉繚),你以後和王翦一同處理秦國軍事。準備萬全之後,剿滅關東六國,一展我大秦雄風,一統六國!”
“諾!”
嬴政和大臣們一起確定了對內實行“獎軍功、教耕戰”,對外則連橫而戰諸侯的政策。
李斯、尉繚等協助秦王嬴政制定了秦滅六國統一全國的戰略策略。
一是乘六國混戰之際,秦國“滅諸侯,成帝業,為天下一統”。嬴政採納了尉繚破六國合縱的策略——“毋愛財物,賂其豪臣,以亂其謀”,從內部分化瓦解敵國。
二是繼承歷代遠交近攻政策,確定了先弱後強,先近後遠的具體戰略步驟。
李斯建議秦王政先攻韓趙,“趙舉則韓亡,韓亡則荊魏不能獨立,荊魏不能獨立則是一舉而壞韓、蠹魏、拔荊,東以弱齊燕”。
這一戰略步驟可以概括為三步,即籠絡燕齊,穩住楚魏,消滅韓趙,然後各個擊破,統一全國。
秦王政在位時期,國力富強,有足夠的人力物力供應戰爭,在戰略上處於進攻態勢,勢如破竹,摧枯拉朽,相繼滅掉諸國。
在戰術上,秦國執行了由近及遠,先弱後強的方針,首先滅掉了毗鄰的弱國韓趙,然後中央突破,攻燕滅魏,解除了北方的後顧之憂。最後消滅兩翼的強敵齊楚,這種戰術運用是符合實際情況的。
嬴政看著眼前主持秦國以後近二十年大政的秦國支柱,微微頷首。以後自己可以將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三界之上了。
次年,為了迷惑六國君主和培養年輕將領。王翦率軍攻打趙國閼與,王翦領軍只十八天,便令軍中不滿百石的校尉回家,並從原軍隊的十人中選出兩人留在軍中,結果所留下來的都是軍中精銳。王翦就用這支士氣很高的精銳部隊攻下了閼與,同時一併攻取了趙國九座城邑。
秦國年輕將士不斷攻擊燕趙韓三國,令三國大驚。
燕國王都,薊城。
太子燕丹在太子府大擺筵席,賓宴燕國名士,想要集思廣益阻擋,共討御秦之策。
燕丹居然正大光明的提出了刺殺嬴政的辦法!
刺殺,只是一種手段,但是把刺殺當做救國之法,清清楚楚的說明了他的性格。而且刺殺本來是隱秘手法,燕丹居然在筵席上正大光明的說了出來。燕丹這裡剛說,他的刺殺計劃最晚在三天之後就會擺在嬴政的桌子上。
就算是刺殺成功,秦國將會以舉國之力報復燕國,血洗燕國。但是這些東西燕丹從來沒有想過。
燕丹曾經作為質子質於秦國咸陽。燕丹和嬴政年齡相差不多,又有著同樣寄人籬下的童年。燕丹以為嬴政會同情自己,沒有想到嬴政居然沒有拿正眼看過他一眼。
“哀求別人的同情,孤沒有多餘的同情分給你!作為一國太子,不思強國之策,居然乞求敵國君主同情自己。看來以後燕國也不足為慮了!”
嬴政是真的在給燕丹指一條明路,嬴政質於趙時,不斷的自強自身,規劃未來。不能不說嬴政在趙國是經歷和練出的城府是他以後親政大權獨攬的基礎。
但是燕丹為人雖然有些才能,但是異常偏激。嬴政其後透過了解,秦國內同情燕丹的人大有人在,傾向燕國的人也不少。這些人想要幫助燕丹,但是被燕丹認為是憐憫,拒之門外。
燕丹偏激的性子,加上他自己感覺現在是寄人籬下,任何人的好意都會被他曲解,讓他本來只是有些偏激的性格走向極端。
燕丹最先找到田光,田光卻說自己年高,不能助燕丹成大事。
田光,燕之處士,學識淵博,智勇雙全,素稱燕國勇士,亦稱節第二十編俠,譽為智深而勇沈的“節俠”。
田光清楚的知道刺秦王只會激怒秦國,對於燕國沒有絲毫幫助。
“剛剛所說的是國家大事,希望先生不要洩露!”
燕丹聽此告誡田光,並且看向在坐的賓客。所有人怕拍著胸脯保證不會洩秘。
“吾聞長者之行不使人疑之,今太子告光勿洩,是太子疑光也。夫為行,而使人疑之,非節俠也。願足下急見太子,言光已死,明不言也。”
毅然拔劍自刎。燕丹聞之跪拜哀泣。
入夜。
一個黑影出現在燕丹寢宮外。燕丹開啟房門一看來人大喜。來人是燕丹寄予眾望的另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