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我告訴您藥方,您幫我製出來吧。您擅長製藥吧?”顧瑾之道。
滋腎丸是金元時期的名醫李李東垣所創,至今已經三百年,治療腎火旺效果非常好。滋腎丸由知母、黃柏組成,新增了少量的肉桂。
而六味地黃丸由明朝中期的名醫薛己所創。
正是因為有了這兩味藥的問世,過了一百二十多年,陳實功才創了這個合用的藥方,來從根本上避免胎兒發胎瘤這種先天性疾病。
現在已經到了朝代的中期,顧瑾之以為六味地黃丸早已問世。
哪裡知道,她自己記錯了年代。
她把藥方寫了出來:熟地黃八錢,山萸肉四錢、幹山藥四錢,澤瀉、丹皮、白茯苓各三錢。
林翊很好奇。就拿起來看。
顧辰之也湊過來看。
“張仲景的金匱要略裡,有個腎氣丸,與這個方子頗為相似。”顧辰之看完,笑道,“只是少了兩位藥:肉桂和附子。”
林翊也笑起來:“這個藥,還真有。不過不叫六味地黃丸,叫錢氏補腎丸,就是宋代名醫錢乙將張仲景的方子做了裁剪,才得出了這味藥。秘方我沒見過,大致就是這麼幾味藥了。錢氏補腎丸的秘方。至今還在錢氏手裡拿著呢……”
這個年代雖然沒有智慧財產權。秘方卻是傳家之寶。
不少人研究,到底不如錢氏補腎丸好。不知是真的,還是心裡作用。
到了這些年,錢氏補腎丸仍是很好用。
顧瑾之的這個六味地黃丸。是明朝中期薛己的方子。用藥的確和宋代名醫錢乙的不同。
她把用量寫得一清二楚。讓林翊很稀罕,在手裡看了半晌。
市面上的藥,補腎很不錯。
像凌三麻子這種腎火旺炙。還是薛己的六味地黃丸更妥。
“別從藥鋪買,就咱們自己制吧。”顧瑾之道,“藥鋪的藥自然是好的,卻不適合此前的證況。藥增減一分,藥效皆不同。林先生照我的方子,抓了藥製藥吧。”
林翊點點頭。
回到家,林翊當晚就把六味地黃丸和滋腎丸制了出來。
他們幾個人第二天又去了凌三麻子家。
這回,顧瑾之站在哥哥和林翊身後,沒有出頭。
顧辰之將藥丸裝在錦盒裡,託在手中道:“三麻子,這些藥給你,你出診金白銀五百兩。”
凌三麻子嘴抽搐了下。
他的田地雖然多,一年的租子也不過一百兩左右。
顧辰之一開口就是五百倆,讓凌三麻子肉疼不已。
凌三麻子猶豫了下。
顧辰之繼續道:“你不用捨不得,這錢我們不要,還是你拿著。你派兩個靈活的丫鬟,去照顧凌大夫的老母親,每天吃喝從你府上出,一直老太太送終為止。每頓都要好的,還要給凌老太太蓋所能遮風擋雨的房子。等個一年半載,你媳婦再有了孩子,孩子到三歲還好好的,你就把凌老太太當親孃。若是不好,錢我們再賠給你……”
不用凌三麻子現在就拿出錢,他心裡舒服了不少。
他念著顧瑾之乃是活神仙。
當初顧瑾之治好太后兄弟中風那件事,不僅僅是京城有耳聞,京師附近的人都聽說過。
這名聲在那裡,凌三麻子又如何不信呢?
他當即答應:“好,我供養凌大夫的母親。倘或將來我孩兒平安長到三歲,我再將將自己的田地分一半給凌大夫的侄子們,償他的命。”
“我會定期派人來看。你若是對凌老太太有半分不敬,可別怪我無情了。”顧辰之板起臉。
他嚴肅的樣子,頗有幾分衙內的威嚴。
凌三麻子道是。
他和凌三太太每次吃顧瑾之開的樣子。
藥沒有了,又去顧家取,一直吃了半年。
半年後,凌三太太果然有有了身孕。十月懷胎,又生下一個兒子,上蒼還是可憐凌三麻子的。
孩子長到了一歲,沒有從前那幾個孩子的症狀。
凌三麻子就知道自己果然是誤會了凌大夫。他親自去給凌大夫修墳,認凌大夫為義兄。
凌三麻子和凌大夫原本就是同姓,上溯十代還是親兄弟。凌大夫沒有香火,凌三麻子讓自己的兒子也認凌大夫為義父,以後為他供奉香火。
凌老太太在凌三麻子兒子尚未出世就死了。
凌三麻子一直依諾,對老太太很好。
當初說要給凌家子侄田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