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仲鈞握住了她的手。倏然動情。輕輕在顧瑾之唇上吻了下。
“……譚家的事,我也想了很久。”顧瑾之道,“我沒指望靠譚貴妃一下子就能把譚家給毀了的。但是利益聯結的關係,遲早會土崩瓦解的。如今這朝廷。誰做了皇后。誰家都不得安寧。沒必要白白犧牲,還不如讓給譚家。
皇帝和太后現在的掙扎都是徒勞。他們要是真有本事和譚家鬥,大可不必立後。多少前例在先?就是高祖。原配皇后薨了,終其一生也沒有再立皇后……”
朱仲鈞同意顧瑾之的這話。
皇帝和太后的確是扛不住譚家的壓力。
假如皇帝能頂得住,完全可以不必再立皇后的。
他和太后母子選擇這個、選擇那個,不過是選出一個結實點的擋箭牌,先替他們噹噹譚家的刀劍。
所以,除了譚貴妃,這種格局下誰做了皇后都是做無謂的犧牲。
母儀天下,豈是那麼容易的?
連顧延韜的根基都太淺了,顧德妃也不能勝任。
譚氏雖然無子,封后卻是遲早之事。
這一點,顧瑾之和朱仲鈞看得比誰都清楚。
****
蘇嬪是個非常謹慎又聰明的人。
外頭的局勢如何,朝中又如何,她心裡一清二楚。
譚傢什麼心思,蘇嬪更是明白。
宮廷是個什麼地方?三千佳麗,爭寵奪愛,為的不就是那點權力?蘇嬪從進太子府開始,就沒有得過盛寵。
等太子登基,她封了四品婕妤。
而後,又因誕下公主,封了三品的嬪妃。
她熬了五六年的時間,才升了這麼一級!蘇嬪想,沒有橫運的話,她只怕到死也是個三品的嬪。
現在,橫運來了,蘇嬪當然想抓住。
宮門嚴禁,守在這個地方,沒有人間的溫情。除了權勢,還有什麼值得追求?沒有追求,就是個等死的。
蘇嬪從來沒想到等死。
打一開始,皇帝就沒有特別寵愛過她,她因受寵而升遷的機會太小了。現在她人老珠黃,宮裡每年都有年輕豔麗的女子被送進來,蘇嬪的機會就更加渺茫。
這種渺茫之中,突然讓她看到了點滴亮光,太后微微的暗示,蘇嬪心裡頓時就復甦了,爭權之意頓時萌生。
在宮裡,任何機會都不能失去。
可現在,她又陷入了迷茫之中。生病是其一,主要是因為顧瑾之的話。
蘇嬪想了很久,自己假如登上了後位,能不能做得安穩;她孃家沒有親兄弟,只有個老父親,不參與朝政多年,他又能不能抵擋住譚家的攻擊?蘇嬪哪怕做了皇后,又真的能隨心所欲、保住家族嗎?
連皇帝都不能隨心所欲,何況是她?
陡然間,這後位就變得索然無味了。
但,再一想,這次放棄,這一生只怕再也沒有這樣的機遇。她蘇嬪就要碌碌無為,混過這一生了。
她沒有親情,沒有愛情,沒有友情,甚至沒有權勢,獨孤又渺小渡過一生。年輕時的壯志,皆要掩埋,這是何等殘忍?
她不甘心。
這一夜,蘇嬪睡不著。
她翻來翻去,把這些事在腦海裡過了一遍又一遍,怎麼都無法取捨。
第二天,蘇嬪又派人去尋了張太醫,重新給她開方子。
顧瑾之就知道了蘇嬪的回答。
蘇嬪不願意放棄。
顧瑾之覺得,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她沒有權利多說什麼。
****
到了正月初四,又下了雪。
鵝毛大雪紛飛,屋簷和樹梢很快就染得純白。
顧瑾之和朱仲鈞用過早膳,去了坤寧宮給太后辭行。
太后想多留他們住一日。道:“仁壽宮去年年底就建好了。哀家請欽天監擇了日子,明日是吉時,哀家搬過去。你們倆留下來,明日一共瞧瞧仁壽宮去。”
顧瑾之記得,這個時期的太后,的確是住在仁壽宮,而非慈寧宮。
仁壽宮建得比較早,慈寧宮則到了帝國的後期才建立。建慈寧宮的目的,也不是為了給太后住,而是為了安排先帝留下來的老太妃們。
到了清朝。慈寧宮才成了太后居住之所。
聽太后這意思。她要騰出坤寧宮,說明坤寧宮今年要有大用處。坤寧宮歷來都是皇帝大婚時舉行大典的地方了。
這是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