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大夫所言的腹有躁矢,是熱厥證。熱厥證又是陽厥,是因為熱邪亢盛所致,也是四肢發冷,發熱。
兩者病因完全不同,可症狀很是相似。
顧延韜先前請的太醫,姓謝,太醫院傷寒論派的老人了。醫術名不經傳,可是資歷老,往往比旁人見識多些。他從顧府看病回去,就把顧延韜的病症,說給了同僚聽。
顧延韜再請另一位太醫的時候,新來的太醫是個沒什麼主見的,先入為主,就認為謝太醫診斷不錯,把脈之後,也的確樣樣符合陰寒證,就照例開了方子。
顧延韜心裡仍是有些猶豫。
最後,他還是選擇了喝治療陰寒證的柴胡勝溼湯。
起初兩劑,沒什麼效果,他就去太醫院問謝太醫。
謝太醫正為他不信任自己,令請太醫瞧病而不快,就道:“這也不是靈丹妙藥。”
他一個六品太醫,也不敢公然和顧延韜叫囂,言語裡有些冷。
顧延韜就又回了家。
——*——*——
到了四月初十,顧瑾之進宮給太后娘娘問安,免得她生疑。
太后娘娘仍不知廬陽王出事,問顧瑾之,他最近在忙什麼。
顧瑾之就道:“每日早起,陪著王爺在院子裡逛逛,舒展經絡;上午和下午就唸書。王爺很聰明,過目不忘……”
太后臉上露出滿意的笑容。
她道:“他從小就聰明,先帝在的時候……”
後面的話,愕然而止。
先帝在的時候,最是喜歡廬陽王吧?
太后也最偏愛廬陽王。
歷史上,太后偏愛幼子。鼓動幼子造反都是有的。
所以皇帝總忌憚廬陽王吧?
這些話,傳到皇帝耳朵裡,皇帝又會介懷的。
太后就忙打住了話。
“……都大了!”太后補救般,笑著說道,“小時候的聰明還有,哀家高興呢。不過,他如今這樣,哀家最喜歡,無憂無慮的。”
皇位只有一個,太后卻有兩個兒子。
她何嘗不擔心幼子心懷不忠。到時候他們兄弟相殘,她左右為難?
如今,廬陽王痴傻。太后卻找打了合心的兒媳婦,有人照顧他。廬陽王過得自在,比什麼都讓太后欣慰。
顧瑾之道是,心裡嘆了口氣。
而後,常順公公和成姑姑拿了好些花名冊。給太后娘娘瞧,讓太后娘娘幫著替皇帝選妃。
太后對顧瑾之道:“皇上登基四年多,宮裡的人,卻都是當年太子府的,沒有添新人。而後,就是哀家病重。耽誤到現在……”
顧瑾之含笑聽著。
見太后忙,她就起身告辭。
太后也沒有虛留她,只是叮囑她用心照顧好廬陽王:“你用心服侍他。哀家就安心了。”
顧瑾之又道是。
她從宮裡出來,回家換了身衣裳,徑直去了白雲觀。
她對朱仲鈞道:“你上次不是問我局勢?旁的沒有,繼續裝傻吧。”
朱仲鈞微惑。
他這幾日已經能坐起來,再過兩三天就可以回城了。
“非得裝傻不可?”他問。“什麼緣故,說來我聽聽?”
顧瑾之就把太后的話。說給他聽:“我不清楚中間的緣故,皇上卻是不怎麼喜歡你。太后娘娘非常疼你,卻也不敢常見你,只招我進宮,句句不離你。你是傻的,太后就知道你平安,皇上也放心,太后也安心。這話就記在心上,只當為了太后。”
朱仲鈞點點頭。
“行。”他道,“還有什麼,一併告訴了我。”
“暫時沒有。”顧瑾之道,“我到京裡的日子不長,知道的比較少。”
朱仲鈞頷首。
叮囑完了,又說了幾句閒話,跟老爺子和彭太醫問候過了,顧瑾之又回了城。
她剛剛到家門口,卻遇到了陳煜朝。
陳煜朝說要見七小姐。
小廝被宋盼兒訓怕了,不敢輕易把人往裡面讓,就說:“我們家七小姐不在家,進宮去了。”
“那煩通稟一聲三爺。”陳煜朝道。
小廝道:“三爺也不在家。”
陳煜朝身後跟著四五個護衛,他也不敢呵斥。
那護衛首領卻不耐煩了,大聲道:“這位是煜王,哪裡來的聒噪?快進去通稟,否則有你的苦頭。”
小廝從鄉下來,才進城不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