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0部分

是個傻的,也還是少進宮比較妙。皇帝看不見,眼不見不煩。

“你也會做嗎?”廬陽王有點懷疑。小心翼翼問。

顧瑾之就噗嗤笑起來。

她很肯定的點點頭。

廬陽王也笑,眼睛都眯成了一條縫,轉身拉了她的手,快步往外走:“回去吃鵪鶉羹。小七,我已經餓了,你身上帶糕點了嗎……。”

兩人一行說話。一行出了宮門。

成姑姑依舊送他們到宮門口,對顧瑾之道:“王爺就託付給您了,用心服侍好王爺。免太后擔憂。”

顧瑾之道是。

廬陽王和顧瑾之一走,譚貴妃和張妃也告辭。

皇帝獨自留下來,問候太后的身子。

“……聽宮人說,您這兩日吃飯也懶,說話也懶。朕甚是擔心,還想著請瑾之進宮瞧瞧。”皇帝坐在太后對面。母子交心說著話兒,“不成想,他們也孝順。給您開了方子嗎?”

“沒有開方子。”太后笑道,“她說不妨事。這個時節有些懶軟是平常的,不用服藥。她上次送進來的藥,哀家隔三差五也有用些,潤肺滋養,咳嗽是不會再犯的。皇上無需替哀家操心。”

皇帝臉色就更加緩和幾分,一副放心的模樣。

太后又問他,最近朝中可有為難之事。

“……北邊去年下雪,牧民的牛羊馬匹都凍死無數,韃靼人只怕又要搶掠,朕給北邊添了些糧草,也不知能壓制幾時。”皇帝道,“春上暖和起來,南方不是瘟疫就是洪澇,或乾旱,朕也提著心。這是每年不變的。京中的,無非就是言官上書,早立東宮、中宮,穩固朝綱。”

太后聽了,微微頷首。

朝廷大事,自有朝臣替皇帝謀劃。

可立皇后、太子,則需要太后幫襯。

皇帝宮裡,只有五個人。

妃位的,則是一品貴妃譚氏和二品妃張氏。

張氏孃家乃是江南大族,朝中勢力單薄;譚氏孃家顯赫,譚家老爺子門生遍佈朝野。

選誰,早已一目瞭然的。

“總是吵。”太后嘆了口氣,“自從先皇后除了服就開始吵著要立中宮,哀家聽皇上轉述,耳朵都起了繭子,何況皇上?張妃也當得起……”

太后看重的是張妃。

皇帝沉默了一下。

太后謹慎慣了,一向不肯輕易明確她的態度,免得皇帝覺得母親干政。

“……譚家不會善罷甘休的。”皇帝道,“到時候又是一場吵鬧。”

“既如此,何不先立太子?”太后道,“長皇子是先皇后所誕,譚家不就是想要個外家?立了太子,再立張妃為後,他們還有話說?要是立了太子,又立譚貴妃為後,皇上以後要用什麼來壓制譚家?”

先皇后和譚貴妃是雙胞胎姊妹,都是譚家女兒。

太后說的,正合了皇帝的心意。

他笑了笑,點點頭。

“朕見母后甚是喜歡譚貴妃,還以為……”皇帝又笑了笑。

太后也笑,道:“譚貴妃惹人喜歡。她十三歲進太子府,和雙胞胎姐姐一起服侍皇上。而後,姐姐是太子妃,她是良娣。姐姐誕下皇長子,她幾年無所出;姐姐是皇后,她是貴妃,樣樣低人一頭,卻安安靜靜,宮裡沒有一件事是譚貴妃鬧出來的。這樣的心氣。哀家怎麼會不喜歡她呢?”

皇帝聽了,唇角卻又暗暗譏諷的笑。

譚貴妃的確“賢惠”過人呢……。

連太后這樣聰慧睿智的人,也覺得她好……

幸虧太后睿智,能懂朝政大事,否則她開口替譚貴妃說項,要立她為後,皇帝還能公然反駁?

到時候,譚家再施壓,皇帝都可以妥協了。

那個伶俐又“賢惠不妒”的女人呢,皇帝想起來就覺得好笑。

譚貴妃。大概是皇帝眾位妃子裡,最沉穩安靜的。

“……哀家在這深宮裡二十多年,什麼樣的人物沒有見過?人活在這世上。總要求點什麼。”太后繼續又道,“有人求名,有人求利。名利皆不求的,要麼是心思極深,要麼是歷盡了世事。

譚貴妃呢。又不是那看透世事的。她若是做了皇后,她從前那些招人喜歡的品格,怕是都要收起來,露出本色了。哀家可不想看到她的本色。她就像現在這樣,位居人下,才會端著溫柔安靜。與世無爭,哀家最喜歡。”

皇帝就哈哈笑起來。

原來太后看的和他一樣的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