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3部分

譚老爺子得意弟子。

夏首輔好幾次隱約透出,想讓皇帝封了譚後生的、五歲的長皇子為太子。

皇帝都以太后欠安,要去坤寧宮服侍,而打斷了夏首輔的提議。

又有幾位大臣,條陳請封先皇后的胞妹譚貴妃為皇后。

如此一來,譚家聲望更重。

譚家和元平侯一文一武稱霸朝堂,任由他們下去。總有一日,皇帝的權勢就形同虛設了。

皇帝根基未穩,忠心耿耿的大臣不多。所以他不敢貿然去打破朝中局勢,只得從裡頭一點點滲透瓦解。

他想抬舉一個新的望族,打破現有的桎梏。

東閣大學士顧延韜,就是皇帝看重的人。

還記得當年,皇帝仍是太子的時候。西山圍獵,一隻羚羊被追得逼到了山崖邊,中了七八箭,然後失足掉了下來,卻掛在半山腰的古松上。

先皇說算了,不要了。太危險。不好拿的。

然後大家都走了。

皇帝站在那裡,看了半晌。

顧延韜湊過來問:“太子,您是不是想要那隻羚羊?”

皇帝就點點頭。

他當然想要。可是山坡太陡,一不小心就會掉下去,粉身碎骨。羚羊顯然已死,一動不動掛在那裡,要是去拿。也不是不可能。

皇帝在猶豫。

顧延韜卻撩起衣襬,拉著小山坡小樹丫和短草。就那麼鋌而走險,幫著太子拿回了那隻羚羊。

他居然最後安全回來了。

先皇和皇帝都很高興,當面誇讚了顧延韜勇猛。雖是文官,卻又武將魄力。

回去之後,先皇問皇帝,怎麼看待顧延韜這個人。

皇帝說:“他想巴結我,足見權欲重。他的文章寫得好,簡介也獨特,可譚首輔不喜歡他,說他沒有君子之風,太過於小人行徑,總壓制他……”

先皇就很讚許點點頭。

然後先皇又對皇帝道:“你要記住父皇今日的話:顧延韜這人,倘或局勢混亂,可抬舉他。他能攪得更亂,你就能混中取勝。等你真正掌控了朝中局勢,就不可再重用此人。此人為權勢,自己的命都不惜,豈會惜他人之命?到時候他驅逐異己的手段,只怕令人膽寒。”

先皇認為,顧延韜只要有機會,便能成為一代奸雄。

這種人,千萬要小心他。

顧延韜似頭獵鷹,打獵的時候的確很有幫助,可更要小心被他抓傷。

皇帝登基這四年,冷眼看了四年。

兩年前他是想動手的。然後,沒過半年,母后病重,他頓時就沒了精力。

當年他和母親是何等辛苦,才得到了父皇的賞識。皇帝永遠都不能忘記,母親曾經對他付出了什麼。

他就繼續韜光養晦。

如今,母后病好,朝中各種弊端也越來越嚴重,到了該動手的時候。

顧延韜這隻獵鷹,也養得強壯,該放出了。

只是,皇帝缺個契機。

顧瑾之的出現,給個皇帝這個契機。

皇帝要收拾的,不僅僅是那些倚老賣老的權臣,還有他那兩個護衛軍龐大的兄弟。

太后的病,耽誤了很多事,也讓很多人掉以輕心,以為皇帝不曾留意他們的忤逆。

其實皇帝全部看在眼裡。

南昌王府有精兵六萬、廬陽王也有六萬,倘若他們聯手,揮軍北上,直達京師,皇帝措手不及。

這兩個弟弟,一個是自己母親養大的,多次表忠心;一個是痴傻的。

難道這樣,皇帝就安心了嗎?

彷佛一把尖刀,時刻擺放在皇帝的後背心。

一旦失控,那刀就會捅向他。

親兄弟又能如何呢?皇帝是不相信他們倆的。廬陽王是痴傻的,要是南昌王想犯事,鼓動廬陽王,廬陽王根本沒有判斷力,傻傻的,肯定會借兵。

皇帝其實內心最忌憚的,還是南昌王。

廬陽王……到底是他一母同胞的弟弟。皇帝對太后的感情很深,他從心裡,對廬陽王也偏愛幾分。

能用顧瑾之和廬陽王的親事,光明正大把廬陽王和南昌王“囚禁”在京師,然後派人去解決南昌王府和廬陽王府的護衛軍,達到不戰而屈人之兵,皇帝心裡也是高興的。

他唇角有笑。

總算有樁事情定了下來。

接下來,他就只需要抬舉顧延韜,網就撒好了,等著時機成熟。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