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先和張繼軒親熱,把大姐書玉丟到了一旁,讓書玉又“傷心”了一把。眾人說說笑笑地進了大門,老黃安排著阿貴和另一個車伕把馬車趕進前院,找地方安置下來;李家新買的幾個丫環小廝在新上任的管家黃平的指揮下幫忙把門口的行李抬的抬、拿的拿,往內院走去。
書玉一邊走一邊聽書晴介紹這座新買的宅子,是個三進的大宅,正中是主宅,爹爹李宏業和孃親段氏在那裡住,左邊是個不小的院子,大哥書文在裡面住,將來成親也在這裡;右邊的院子差不多大小,留給二哥書浩用的,只是二哥現在住在學堂裡,那院子是空著的,沒住人;書晴住在主宅後面的一個二層小閣樓裡,真正成了一個“閨閣小姐”了。
黃平向段氏請示大姑奶奶一家的行李放到哪裡,段氏想了想,雖說她和李宏業住的主宅也有廂房空著,但大女兒一家都來了,還帶著丫環僕人,大箱小包的行李,看來要常住一些日子,不如讓他們住到書浩的院子裡去,反正書浩也不經常回來住,就是偶爾回來了也可以和書文住到一起,這右邊的空院子就先讓大女兒一家住著吧,那畢竟是一個獨立的小院,他們一家人住著也自在些。於是段氏就讓黃平領著後面搬執行李的丫環小廝先去了右邊的院子,青草和青豆也跟去了,要收拾佈置一下,好讓大少爺大少奶奶等會兒過來休息。
到了主宅,書玉略看了一圈,正房、廂房、客廳、餐廳等都有,還是按著自家以前的風格佈置的,只是地方比以前自家住的那個小院寬敞多了。剛坐下來,紅梅就進來了,她手裡端個托盤,上面放著一壺熱茶,還有幾個乾淨的細瓷茶盞,身後還跟了個面生的小丫環,手裡也端個托盤,上面放了幾碟子冒著熱氣的點心。
紅梅帶著小丫環把東西放到茶几上,給書玉和張紹英行了禮,寒暄了幾句,就帶著小丫環下去了,讓一家人好好敘話。書晴陪著張繼軒吃起了點心,書玉先向孃親段氏說了他們一家來祥符郡的原因,又說了她和兒子張繼軒想在孃家多住些日子的打算,段氏聽了之後高興得眉開眼笑,連聲說:“好!好!不止你和繼軒能住下來,紹英也可以在家裡住著啊!又何必非要住到外面的客棧去?”
張紹英忙向段氏道謝:“多謝岳母的好意,只是我不是一個人來的,還有家裡的堂弟和鏢局裡的幾個手下,而且我們不是住一天兩天,所以就不打擾岳母了。我打算儘快找到合適的房子,買下來改成我們的新鏢局,到時我們既能開門做生意,也有地方住了。”
段氏知道張紹英不是來遊玩的,是有正經事要做的,住在自家的確不是很方便,就不再強求,反正女兒和外孫住在自家,這就行了。然後段氏也說了說他們來祥符郡後的情況,他們一家先在客棧住了幾天,李宏業到祥符郡房屋建造局報到,接受差事;書文就迅速找了祥符郡的牙儈,託他們打聽合適的住宅,然後相看房子,討價還價,最終買下了這一座三進的宅院,李宏業和段氏直說太大了,太鋪張了,換個小點的院子夠住就行了。
最後還是書晴把他們兩個勸好了,說兩個哥哥都大了,將來要成親,還要生養一群孩子,沒有個大點的院子怎麼住得下?還有大姐一家,什麼時候來家裡看望他們,到時候家裡住不下還要住到客棧不成?為了自己家的兒女,李宏業和段氏才不說什麼了。
接下來書文又找人牙子買了幾個丫環小廝,這麼大的宅院,黃平、黃安、紅梅、老黃四個人根本照顧不過來,這丫環小廝是必須要添的,然後又是買傢俱以及各種生活用品、裝飾用品,著實花了不少銀子。不過李家這些年開著“天然居”大酒樓,又沒有別的大花銷,銀子倒是攢了不少,這些花銷只是小意思罷了。
等房子和家裡的事情安排好,書文就陪著書浩去了祥符郡最好的官家學堂,因為有陳留縣縣學出具的證明,書浩入學並沒有什麼困難,他入學後就搬到了學堂去住,每旬回家一回,很是刻苦。現在,他正為即將到來的州試做著最大的努力!
閒聊一時,就到午時了,因為書玉沒有提前報信,李家的午飯早就定了下來,段氏只吩咐紅梅讓廚娘多炒幾個書玉他們一家喜歡吃的菜罷了。等飯菜端上來,還不見爹爹李宏業和大弟書文回來,書玉很是疑惑,段氏一邊給張繼軒夾菜,一邊說:“不用等你爹和書文,他們都有事,早上走的時候都說中午不回來吃飯了。”
書玉隨口問了句:“爹爹和大弟都忙什麼呢?”“你爹跟著府衙的人去接新來的郡守大人了。你大弟天天出去看房子,準備把“
天然居”開到祥符郡來呢!”段氏眼睛不離張繼軒,看著張繼軒自己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