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能的排斥心理,這也許源於最初引發這一系列心理問題的源頭。
經過多年的心理治療,陳醫生判定,其實當年兩歲多的霍城,在潛意識裡是明瞭自己母親在離世前遭遇過怎樣的傷害的。
在孩子性觀念形成的最初,他對性關係的直觀感受便是痛苦,傷害,罪惡,甚至充盈著女性痛苦的悲鳴聲,這使他懼怕使他厭惡,本能迴避。
整個青春期階段,他迴避著與任何異性的接觸,甚至包括言語交流。
彼時正好發生了莫錦心精神崩潰被送入了療養院的事,因為精力分散,潔癖症的病狀被完全忽略。
此後經歷陳醫生所不瞭解的空白七年後,二十一歲的霍城回到臨江,彼時以他自己說法,他看任何女人,都沒有過任何多餘的想法。
時間軸進一步推演到如今,他談了女朋友,開始陷入了病症同生活的矛盾深淵。
換句話說,多年來他並無治療意願的病,如今變成了他急需解決的問題,然而經過幾個月努力,他們的進展卻是微乎其微,讓人挫敗。
直至昨日霍城過來進行了第二次箱庭療法,忽然讓陳醫生意識到了什麼。
他幾乎忙了通宵,把幾個月來所有的錄音聽過一遍記錄分析一遍,最終得出了一個結論。
像每一個突破了瓶頸的醫者一樣,陳醫生的雙眼裡帶著微微興奮的光,讓霍城都跟著莫名緊張。
他說解決任何問題都分兩個階段,第一是要弄清為什麼,第二才是搞清楚怎麼辦。
“而我們在第一步就走錯了方向,這才是我們一直找不到答案的原因。”
陳醫生自信的拿出紙筆,在紙上畫了一個圈,語速飛快。
“就是因為當年你的潔癖症的影響,我們最初就把自己套在了這個圈裡,結果我們要的答案在圈外,怎麼可能找得到?”
“其實這一次你的問題,跟當年的問題根本不是一回事,我們的經驗啊,反倒成為了我們的絆腳石,你看,方向不對,越走越深問題自然就變得越來越模糊,其實這個問題啊它並不複雜,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