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27部分

力放在這等事情上。當務之急,乃從重振國威,抵禦外敵,將皇上迎回京城。這件事不必再提了,孤絕不會同意。”

內內外外的臣子跪倒一片,齊聲請求事急從權,秦沂大可以先登基,日後再補登基大典。可是秦沂還是搖頭,說出這句話後,他的心裡霎時撥雲見日,思路出奇的清明。

這件事很蹊蹺,他不能邁出這一步。

眾臣子見秦沂堅決不肯,面面相覷,也不敢過分強求。皇帝未走時秦沂是儲君,如今皇帝被俘虜,那秦沂基本上便是君王了,他們再勞苦功高也是臣子,怎麼敢和如今的無冕之王對著幹。

登基這件事被眾人刻意避開,隨後又有臣子提出遷都:“太子,皇上被奸黨矇蔽,覆沒京師三十萬大軍不說,如今皇上也落與人手。如今京城無軍可守,京城危矣,為了殿下和祖宗基業考慮,殿下應即刻遷回金陵舊都。金陵前踞江塹天險,後有江南糧倉,舊都外還有十萬守軍,是重整基業、東山再起的絕佳選擇啊!”

此話一落,立刻有人贊同,秦沂忍住怒氣,沉聲道:“先祖早在立朝時就留下祖訓,終我大燕一朝,不和親,不賠款,不割地,不納貢。先祖既然將都城北遷至燕雲,那我秦氏子弟便是第一批直面外敵鐵蹄的防線。天子守國門,若我們遷都南渡,那國門也跟著南遷至江漢,這何異於將半數國土拱手讓人?我等讀書治國之人,之後有什麼面目去見黎明百姓,又有什麼面目去地下見列祖列宗?”

偌大的宮殿裡落針可聞,無人說話。秦沂振袖站起身,目光緩緩掃過臺下眾人:“遷都的話,孤不想聽到第二遍。即刻起,全城備戰,戰時無軍令而出城者,一概射殺。城亡,孤,孤未出世的孩兒,還有爾等,同亡。”

作者有話要說:【前方小boss皇后已經被打成殘血,請各位玩家再接再厲!】

第124章 同生共死

小齊後被幽禁坤寧宮,皇后之位名存實亡,二公主被勒令在宮中繡嫁妝,而潞王被褫奪封號,降為郡王。他原來的封地洛陽被朝廷收回,另外換了一個貧瘠之地,等京師情況穩定後便立刻就藩。但是這次,三皇子名為就藩,實際上等同軟禁。

鎮北侯府因為秦沂的緣故沒有被清算,但是鎮北侯自請卸職,齊家的子侄也丟官的丟官,降職的降職,這幾天鎮北侯府更是閉門不出,生怕惹禍上身。整個京城都充斥在一種蕭條和悽惶中,幾乎每戶人家都有在混戰中死去的親人,而現在,他們甚至都來不及替親人悲痛,便要面對另一個更可怕的問題。

處理劉公公的同黨,更甚者小齊後一系也被牽連,無非是為了平息眾怒。可是清算這些人並不是結束,相反,問題才剛剛開始。

“太子殿下,居庸關外瓦剌調兵甚繁,恐不日將進攻各邊關。”

京師精銳都已經隨著皇帝失陷在關外,剩下的老弱病殘不到十萬,僅憑這十萬人,如何守住京城?

如今大燕朝外交內政出奇嚴峻,前幾日已經出了一個妄圖發國難財的扈將軍,若是接下來朝廷再有一個處理不當,恐怕大燕亡國之危,就在眼前。

宣府失陷,天子被俘,相比於外部的危難,其實這樁事對朝廷內部秩序的衝擊更大。秦沂拒絕了臨危登基後,僅剩的半個朝堂都陷入一種難言的寂靜,狀似平靜的局面下,人心早已潰散。

可是這種時候,秦沂根本沒時間關注底下這些臣子到底在想什麼。整個國家的生死存亡就放在秦沂眼前,敵人趾高氣揚,虎視眈眈,而朝廷內部又是什麼樣子呢?高階文臣全部死在混戰中,大部分有領軍經驗的武將隨軍出征,戰死關外,就連勳貴家族中有出息的後備子弟也全跟著大軍鍍金去了,結果皇帝一無軍事素養二無識人之明,竟然任由太監和寵臣爭權奪利,軍中朝令夕改,進退失序,行軍路線說改就改,就這樣被瓦剌騎兵趁機衝了個措手不及,全軍覆沒。

內外交困,青黃不接,這就是秦沂要面對的局勢。

秦沂看著面前的布兵圖,沉默良久,再出聲時堅定果決,擲地有聲:“調兩京、河南備操軍入京,山東備倭軍從河間、保定到京師待命,江浙沿海備倭軍亦從水路立即進京。江北和京師各府運糧軍馳援,開通州倉,調糧草入京。”隨後,秦沂用手指了指地圖上幾個軍府,說道,“即刻下詔,另各省總兵進京勤王。”

因為高階文臣在這場變故中消耗殆盡,所以六部許多人都是秦沂臨時提拔起來的。這個臨時組建起來的班子都知道這次的危難不同以往,於是他們收了輕慢之心,各種繁文縟節也是能減則減,聽到秦沂的吩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