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31部分

也會視而不見。

到現在,已經不是小齊後之死的問題了,這是皇帝更願意相信秦沂還是肅王的問題。

秦沂不甚在意,他反而非常小心地看著楚錦瑤的肚子:“你的肚子越來越大了,雖然四個月到八個月比較穩,但是也不能操勞太過。他們願意怎麼樣就怎麼樣吧,你只管安心養胎,不用管他們。”

楚錦瑤也覺得煩,她只是有些遺憾,放宮女出宮這件事,看來只能暫時放下了。楚錦瑤正打算和秦沂說什麼,突然神情一怔,隨即就驚喜地對秦沂說:“快來,他又動了!”

秦沂也精神一整,自從進入正月,胎動越來越明顯,秦沂早就聽楚錦瑤說過孩子會踢她,但是因為政事忙,一直無緣得見,直到正月諸事落定,胎動也日益頻繁,秦沂才親手摸到胎動。

秦沂第一次觸碰到胎動時深感奇妙,到現在,他再一次將手放在楚錦瑤的肚子上,依然覺得不可思議,這裡面便有一個融合了他和楚錦瑤血脈的孩子,再有三個月,他就能出來了。

這個孩子似乎感覺到父母情緒不高,現在正努力彰顯自己的存在感。楚錦瑤輕輕笑了起來:“你也聽到了是不是?又在怪罪我們疏忽了你。等你出來的時候,京城正好是春暖花開的季節,到時候孃親帶你去看桃花,你一定喜歡。”

秦沂不知不覺也放柔了神色,是啊,等春天的時候,他最珍貴的禮物,就要降臨了。

乾清宮裡,皇帝對著金雕玉砌的宮殿,頭一次覺得這帝寢空蕩蕩的。

明明只過去幾個月,而皇帝卻深刻地覺得自己蒼老下來。

這種感覺在他看到前來奏事的六部尚書時,越發明顯。

如今的六部骨架都是戰時由秦沂提拔起來的,整個朝堂說是大換血也不為過。皇帝熟悉的面孔,竟然一個也看不到了。

若皇帝肯再往深想一想,就能想到,他熟悉的面孔之所以再也看不到,是因為這些高官都死在宣府事變。

可是皇帝只是感慨,並不深思,他叫來禮部的官員,說出自己的想法:“皇后她陪了朕十五年,還替朕生下一兒一女,她比朕小了那麼多,卻早早的就走了。朕沒能趕回來見她最後一面,只能在後事上加倍補償她。皇后的喪儀,要好生操辦。”

禮部尚書和自己的副手侍郎對視一眼,都露出為難之色。禮部尚書上前一步,拱手問:“陛下,您說的大辦,是指比照什麼規格?”

皇帝簡直覺得這個問題莫名其妙:“至少不能比文孝的差。她們倆是同胞姐妹,沒什麼先後之分,比照文孝當初的規格就是了。”

禮部尚書越發為難,先不說小齊後作為繼後,喪禮規格和長姐兼元后齊平合不合禮法,就只說建興八年和現在的國力情況,就不能同日而語啊。

建興八年,天下承平,國庫豐盈,文孝皇后作為皇長子的母親,後事風光大辦沒有任何問題,可是現在呢?小齊後犯了眾臣的忌諱,間接害死許多人,整個國都差點撐不過來。如今百廢待興,京城剛剛重建完,正是需要修生養息的時候,卻將國庫大部分的錢花在給小齊後辦葬禮上?

別說內閣和戶部能不能同意,便是禮部尚書這個主管祭祀國典的專職禮官,都不會願意這種事。

禮部尚書沉默,無聲地表態。皇帝看到這裡,十分驚訝。他是堂堂天子,現在只是想讓陪伴了自己多年,如今還死的不明不白的妻子有一場體面的葬禮,這都不行嗎?

皇帝的臉也拉了下來。

好在僵持了沒多久,太監稟報肅王來了。禮部尚書藉機告退,出門時,禮部尚書看到肅王,站住身對肅王行禮:“肅王殿下。”

“尚書不必多禮。”

皇帝還在裡面,這不是一個寒暄的場合,兩方人短暫地問候過後,就彼此別過。錯身而過時,禮部尚書看到一個穿著青衫的單薄儒士,他的模樣和進京趕考的書生別無二致,可是能出現在這種地方,便註定他不會是一個普通書生。

禮部尚書並沒有在這個人身上投注多少注意,這個時候,他還只是把這個青衫書生當成一個普通的近臣罷了,天子也是人嘛,總是有偏好和親疏的。

肅王和方濮存走到內殿,躬身行禮:“參見皇上。”

皇帝終於見到一個熟悉的面孔,他親切地對方濮存說:“你在京城,住的還習慣嗎?”

皇帝從瓦剌回來,自然把大功臣方濮存也帶出來了。皇帝牢牢記得那段時間,議和使臣故意拖延時間,瓦剌人的態度越來越惡劣,是方濮存左右周旋,一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