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豐收的時候,不過是四個月就能有了收成,這雖然也不算是太短,可是卻也讓不少農人看著稀奇,比往日他們知道的短了好些日子,可不就是稀奇,再加上陳家大郎曾說,這地裡的番薯比以往的要高產,雖然他們不知道到底高產多少,卻也願意來看個究竟,更不用說還能稍稍還上一點王大寶的人情,所以在收割這一日,幫忙的人卻是比上一次建道觀是越發的多了。
番薯能在一個個位面都差點被捧為神器,到了如今自然也一樣的,當地裡的番薯都被起出來的時候,整個村子裡的人幾乎都傻了,安靜的沒有半點的聲響,知道陳家大郎第一個大喊起來:
“啊,真人,真人,老君保佑啊!”
哄得一下,徹底激發了歡慶的聲響。
☆、第76章
畝產五千斤的番薯,無論放到哪一個朝代,那都是妥妥的奇蹟,這足足十畝地,那就是五萬斤,能不讓人驚呼?即使這東西廉價的只要三文一斤,這十畝地的番薯賣出去,也絕對價值15萬文,按照如今900文合一兩銀子的演算法,那也是一百六十多兩銀子,這樣的收成,整個村子裡的人都差點沒有嚇傻了。
不過是一個時辰,村子裡,周邊村子裡過來求種子的人就絡繹不絕到足足賣出去了三分之一的地步。就是那些百戶,千戶知道後,也免不得上門來買,當然他們那所謂的買自然也就是半買半送的意思了,誰讓這是衛所,有職位高低呢,好在即使他們貪瀆了些,可是臉皮還是要的,欺負孤兒寡母和一個道士,這事兒他們還做不出來,更不用說這個道士還是個幫著他們看過病,幫他們家中看過風水的道士,所以雖然是在買種子的時候佔了便宜,可是相對的也給了好處,比如保證陳家大郎年滿十五之後,立馬補缺,能得個正軍的名頭,如此一來,好歹以後也能因為這個得上一份糧餉,即使不多,可在這年月,卻也是活命的一條路子。
當然,有了王大寶的陳家是不是還需要這個錢糧那是肯定的,有了這麼多銀子,只要好好種地,還缺這個?只是若是這孩子以後學好了功夫,有心上進,往上頭求個一官半職什麼的,那也必定是要過這一關的,哪怕以後只是個小旗什麼的,那妥妥也算是半個官身不是。在官本位的國家裡,這個還是很講究的。
原本王大寶還有心將這些番薯運到城裡賣,以期加快這飽腹糧食的宣傳速度,不過這事兒也不用他操心了,還是因為這裡是衛所,有這麼一個東西,那些當官的怎麼可能放過,好些個立馬湊了錢,又買下了三分之一,直接送到了各個上官那裡,嘴裡也說的好聽,如此好的東西,還要求著上官們幫忙規劃,給各個衛所種植,以求來年能讓手下兵丁多吃幾口飯食。
這話卻是是不錯的,這年頭雖然不是後來崇禎年間那樣,拖欠兵丁口糧一拖就是一兩年,可是即使有發也早就不是足額了,到總兵這邊就只有五六成,到了兵丁手裡還能有多少?即使上頭再清廉,再用心,能有四成已經是很不錯了,畢竟這官衙開銷,上官們也一併要從這糧餉中來,養的親兵家丁,也一樣要靠這些出錢出糧,所以即使還有空餉這樣一個妙招讓官員們能多得些好處,卻也依然不能保證下頭的人都能吃飽飯。
吃不飽飯,這戰鬥力自然也就下降,而戰鬥力下降了,這些手握重兵權利的武官們自身實力也跟著下降這是必定的。為了這個,有些見識的,或者是有些心機的武官們那真的是手段百出,只為了籌集銀錢,他們和那些流轉的官員不一樣,這籌錢真不全是為了自家的私產,畢竟這些大半都是衛所總兵之流,世世代代在這片土地上,手裡有多少兵丁人員,那可真是實打實都是他們自己的勢力,自然也是用心的,這樣去看,這些人所謂的貪瀆,其實有一二分倒也能稱一句情有可原了。
在這樣的情況下,猛地有了這麼一個好東西,你說這些武官們是何等的驚喜?一來這東西如此的產量,即使不是主糧,可是也能抗餓,能讓他們手下的人都吃飽,增加戰例,二來,有了這東西的名頭,他們可以下令,只要是種植這番薯的,租子多收兩成,這多出來的東西,轉手賣了,不知道能換來多少銀錢,能辦多少的事情,可不就是上天傳下的最好的東西嘛。
至於往上頭送?這個他們也想,可惜這討好的活計不是武人的專長,他們也擔心讓文官們截了胡,摘了桃子,所以倒是一個個商量了一下,等著在種上一茬,讓他們都得了利再說,千好萬好,沒有比手裡銀錢到手最實在的事兒了。
王大寶倒是不知道他們這些官員有這樣的心思,就是知道他也沒法子,沒興趣,說白了,只要這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