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著用手指了指西北部:“這片地方,你可研究過?”
齊景灝往前走了走,看清楚皇上指的地方,叫興慶城,屬於寧夏府,是九邊重鎮之一。寧夏府裡京城兩千多里地,而在地圖上,寧夏府是正好位於嘉峪關和京城的中間。
這地方齊景灝雖然沒去過,但是很熟悉,點頭道:“研究過一些。”
皇上就道:“說說,”一頓馬上又道:“只說當地駐防和百姓的情況。”
齊景灝就道:“駐防和嘉峪關差不多,既然是九邊重鎮,軍事位置是非常重要的,寧夏府就是邊關,往西就是西夏、敕勒等等的部族。和我們常有些摩擦,倒是沒有北方的韃靼、蒙古那麼頻繁,不過也是我們的一個心頭之患。”
“至於百姓的情況,那邊的土地粘性大,種不出來什麼,基本上即便是風調雨順的豐收,也不會如江南,北方那邊魚糧滿倉,更何況那邊風沙大,常年缺雨乾旱,十年倒有九年荒。所以那邊的百姓十年裡有九年都會出來逃荒。”
說到這裡停頓了一下,接著道:“不過今年這樣的情況還是很少見的,因為西北的人逃荒,基本都是去南邊、東邊,魚米之鄉是不會缺吃少穿的,這也幾乎成了當地的傳統……很少聽說來北方逃荒的,北方也常遇到旱年,他們就沒這個傳統,來北方逃荒。”
“更不要說如今已經是九月,眼看進入十月,北方這邊會天寒地凍,這些逃荒的人怎麼會往一天冷似一天的北方過來?”
皇上聽得點頭,道:“所以說必定是有人在這些人中蠱惑了?”
齊景灝點頭:“既然是已經確定這些人中混了敕勒人,那麼就很明顯,是敕勒人蠱惑了逃荒的人來北方……蠱惑他們其實很簡單,只在人群中散佈一下北方這邊大豐收,有吃有穿什麼的,只要是一些人先往這邊走,那麼大部分人也就會跟著。”
“而敕勒人的目的,自然是來京城做些什麼勾當。”
皇上點頭,又是沉吟了半天,才道:“寧夏府的巡撫來了信,這些流民一來是逃荒,二來寧夏府那邊有流言,說敕勒人的大軍即將攻打寧夏府,寧夏府那邊如今已經是人心惶惶,而寧夏府守軍,也有軍心不穩的情況……”
說到這裡,皇上停頓了一下。
齊景灝心中微微一動,難道皇上要派自己去寧夏府?
雖然不是嘉峪關,但這也是難得的機會!他幾乎都沒有多想,已經道:“皇上如果需要人去寧夏府,臣願前往!”
皇上並沒有馬上說話,但是卻已經看著指揮使臉上有了笑意。指揮使也帶著笑意,忙躬身點頭。
皇上先找指揮使來,就是詢問齊景灝在近衛營的情況,指揮使說了救公主的事情,皇上對齊景灝便更加有了些信心。
想到這裡,皇上便道:“朕找你來,就是這個意思。寧夏府守軍現在缺乏能幹的領軍之將,朕思來想去,你比較合適,西北那邊你也熟悉……既然你願意,那麼,齊景灝聽封。”
齊景灝跪下了:“臣在。”
“封齊景灝為徵西將軍,帶領副將王格驍、聶樹臣,領兵三萬,明日出發前往寧夏府,查清敕勒人企圖,隨時回報!”
第二百八十八章分別
齊景灝回到了府裡。
一路上又是激動又是失落。
激動的是終於可以帶兵了,終於可以去西北了。雖然這一次去的是寧夏府,不是嘉峪關,但起碼離嘉峪關近了很多。
他一直都想要查清楚自己父親的事情,但打仗的事情自然是需要到打仗的地方去查,在京城是查不清楚的,所以他一直在等機會。
失落的當然是要離開自己心愛的娘子了。
一想到要跟唐青鸞分開,齊景灝失落的心情和要去西北的激動心情可謂差不多。就這樣回到了家裡,馬上進了後宅,先跟唐青鸞說這件事。
唐青鸞坐在房裡其實也在想,皇上這個節骨眼上找齊景灝去做什麼?饑民是從西北過來的,而齊景灝可以說是很瞭解西北的人……
正想著齊景灝回來了,甚至沒開口,唐青鸞只看他的神情,就已經心裡有些準備了。
齊景灝臉上很少出現現在這樣的神情,即期待又忐忑,進了門之後看著自己的目光都有些爍爍,又有些不捨……
果然,齊景灝猶豫了一下,便道:“皇上已經命我帶兵去寧夏府了,明天就出發……”
唐青鸞咬住了嘴唇,臉蛋一下煞白。
齊景灝頓時心疼無比,那激動的心情被抵消了不少,過來攬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