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哪怕村子裡有所謂的散養雞,真相卻是村裡也早已開始餵雞飼料了。至於豬,人家壓根就不養,懶得費這個勁兒。
光喝湯可飽不了,哪怕豬大骨頭上還有好些肉,那也不夠吃的。
等嘗過鮮味兒之後,俞小滿就起身將已經半涼的骨頭湯盛出來,重新舀水洗鍋下面。等面好了之後,拿筷子挑到碗裡,澆上骨頭湯汁,來了頓鮮美可口的筒骨面。
兩頭大野豬的筒骨都留著,一鍋根本就煮不下。俞小滿跟展易商量,不如接下來就吃麵好了,麵條、面片、麵疙瘩,淋上奶白色的筒骨湯,想想都要流口水。
展易自然沒意見,他只問了一句話:“調料夠嗎?”
還真別說,不提這一茬,俞小滿都沒想到先前趕場子買的調料差不多都用盡了。粗鹽和油倒是剩下很多,前者是因為買的最多,後者則是因為這些日子沒怎麼用。
將調料的數目如實告訴展易,俞小滿憂心忡忡的道:“一來一去的不方便,不如我省著點兒用?”
就算展易不說她也猜得到,隨著天氣愈發轉涼,山上只會越來越危險。這會儲藏過冬食物可不單隻有獵戶,偏生,去一趟鎮上真的不方便,一來一回就要大半天,尤其最近天也黑得早了,只怕回來就已經天黑了。
再一想,這年頭很多人家對於吃食都不講究,一年到頭只用粗鹽也能過得下去。像俞家,也多半日子都吃的是燉菜,底下雜糧飯上頭架個篦子蒸兩碗菜,省心省力還能省柴火。
哪知,展易卻搖了搖頭,只道明個兒一早他就再下山一趟。買調料是一回事兒,他還要跟村裡人多收些白菜蘿蔔,沒蔬菜光有肉,冬日裡一樣不好過。
聽他這麼一說,俞小滿自不可能再反對,只再三叮囑一定要小心行事。
次日,展易天微亮就出了山洞,即便是他如今也不會再託大天黑趕路,幸好他已經習慣了,只要先去村裡打個招呼,叫相熟的幾家把白菜蘿蔔等一些不容易壞的蔬菜準備好,再徑直往鎮上去。等再度回來時,或是付錢或是給肉,背上蔬菜上山就成。
正常情況下,還是來得及趕在日落之前回到家中的。反正再展易的印象中,僅有一次沒趕得上,那次他借住在了村裡,第二日才進山。
以前哪怕多耽擱幾日也無妨,可如今到底不比以往了,總不能留媳婦兒一個人在山洞裡。因此,展易只緊了緊身上裝錢的褡褳、背後的竹簍子,加快腳步往山下走去。
幸好,一切順利。
才剛進村,展易就碰上了俞家老二,交代他最近不要上山的話,又將背上的幾大塊野豬肉並一串錢給了他,讓他幫著收蔬菜。
俞家老二滿口子答應,倆人約定好時間後,自分頭行事不提。
已是深秋時節,離冬日也沒多少天了,村子裡顯得格外的寂靜。這是當然的,其實自打秋收之後,村裡的壯勞力就都陸續出門,或是去鎮上,或是去縣城,無論是做些小買賣還是打短工,多少總能有些收入,好過於閒在家裡。
若非俞家有祖傳的手藝在,俞家老二指不定也得出門找活兒幹。其實,就算是有手藝,像俞三叔打小就不愛待在村裡,除了春耕和秋收外,壓根就尋不著他的人,等俞家爺奶一走,更是直接沒了音訊。
有時候,俞家老二覺得三叔這樣也不賴,有法子能輕鬆的賺錢,誰願意拼死拼活就混口吃的?
回頭仔細想想,他決定聽妹子的話,先將祖傳手藝練好了,橫豎他也沒三叔那番本事,學他老子也沒啥不好的,起碼將來娶了媳婦兒生了娃兒,不用為吃喝犯愁。
……
……
送走了展易,俞小滿又開始繼續前一天的活兒。
要知道,哪怕展易帶走了二十來斤野豬肉,這生下來的還是有夠她忙的。
她先去檢查了一下上回用剩下的柏木枝丫,發現已經所剩無幾了。燻臘肉這條路斷了後,就得想其他法子了。像她先前期待的豬肉脯當然可以做,問題是誰家會一口氣做那麼多?偏家裡剩下的調料也不多了,尤其是幹辣椒,原就買的不多,做豬下水和雞雜雞爪時用的差不多了,餘下的只怕不夠用。
思來想去,又見剩下的醬油還算多,俞小滿忽的靈光一閃,決定來做燻醬肉。
醬肉這玩意兒做起來很麻煩,不單步驟繁瑣,更重要的是想要入味得放中藥材。好在俞小滿打從一開始就沒打算放中藥材,自家僅解決了溫飽,可沒那個閒錢,天知道在沒有廣泛種植之前,中藥材能賣出什麼天價來,索性放棄還比較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