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春意這些事情,她不會隱瞞鍾池春。
那間店鋪,當初選擇做布料店鋪用,憑的就是青尋夫妻的關係。而在聞春意離開前,特意跟聞朝青商量過,父女兩人都覺得如果聞春意不在安城。她手下的人,就沒有那麼好遇事去麻煩青尋夫妻。而且那間店鋪的生意平平,如果有別的門路。不如就勢改做別的生意。而店鋪裡的布料,一事不煩二主,不如先早早去跟青尋夫妻說一聲,聽聽他們的意見。聞春意是有心不想去麻煩青尋夫妻,然而她又覺得這些事情要聽聞朝青的話,他比她懂得人情世故。
聞春意去那一個時間,跟青尋夫妻說了離開的事。又說了因為店鋪位置不好,生意一直只能持平的事情。青尋夫妻自小瞧著聞春意長大。自是明白她的性子。兩人都覺得聞春意成親之後,為人處事還是成熟了不少。要如從前那般,只怕會自個直接處理了事。青尋姨當既笑著說:“你那店鋪里布料什麼的,我們都知曉有什麼。店鋪裡生意繼續做著。貨品我們會幫著你控制一二。等到你尋到別的門路,你店鋪裡面貨品,我們這裡全盤原價位接手過來。”
聞春意是不好意思佔青尋夫妻這麼大的便宜,臉紅著推諉說:“不管如何,布料花色到你們接手時,總會有些過時,還是按折舊價位給我就行。”青尋男人懶得跟小女子說這些事情,他直接把事情交給青尋。他一走,青尋姨直接瞧著聞春意搖頭說:“小小姐。你怎麼能跟小姐一樣的性情,事事為他人著想,結果最委屈的就是自已。這種性情不好。我們願意接手過來,總有法子當成新花樣賣出去,你儘管放心,有青尋姨在,不會讓你吃虧。”
方成信裡也說明了,店鋪掌櫃明言。青尋夫妻是原價位把貨品清點回去,包括那些邊角料也算在內。鍾池春聽聞春意這麼一說明。自是明白青尋夫妻待聞春意的情意。他很是感動的說:“我們身邊常能遇見好人。”聞春意笑笑瞧瞧他,輕聲說:“我母親一直是寬待人的性情,當年在她嫁進聞府最需要身邊有得用人時,青尋姨夫家裡人瞧中了青尋姨的能幹。我母親為了青尋著想,早早青尋姨離開,寧願自已慢慢的摸索著夫家情況。”
金氏當年的兩個陪嫁丫頭,當然青尋要比青妮來得精明能幹,青妮是實心眼的人。這些年,嫁了人之後,聞老夫人活著時,每逢過年時,青妮都只託人送禮進來給金氏一家人,她和家人輕易不上門,她自覺得日子過得緊張,擔心她和金氏來往的多,讓金氏在聞府的日子不好過。直到聞老夫人去後兩年,金氏讓青尋轉話給她,她一家人才在過年時一塊上門來瞧金氏。夫妻兩人都是老實人,男人家裡兄弟多,個個日子都不好過。
金氏瞧著青妮面色,覺得她眉頭舒展,雖說日子難過一些,夫妻兩人還是互相能體諒。金氏嫁給聞朝青多年,輕易不開口為難他,而為青妮,她開了口。聞朝青在聞老夫人去後,在管庶務的事情隨意了許多,聞大夫人原本就不是一個會為難人的性情,他此時也能隨意安排一些人,他順帶把青妮男人安排去茶樓做粗活。他瞧了青妮男人幾月之後,覺得他品性不錯,也不是一個笨人。聞朝青又瞧了瞧青妮男人的兄弟,同樣隨手安排進別的店鋪裡做粗活。
按聞朝青跟聞春意的解釋,青妮男人知恩,瞧著兄弟品性不錯,用一陣子,瞧一瞧,能不能往上提一提,如果行的話,聞春意出嫁之後,店鋪裡需要忠心的人時,也還能用一用。聞朝青的信,比方成的信要晚到幾天,他誇了方成和三子的穩實,同時也跟她說了,店鋪裡原掌櫃不能用了,簽約期也快到了,他做主給了一筆銀子放人離開。他認為方成和三子這樣的人,不如就由著他們在路上奔上幾年,等到路走熟了,再來安排他們合適的位置。
鍾池春其實不太瞭解聞朝青夫妻,他的印象裡面,聞朝青是聞府六兄弟裡面,最不打眼的人,就是聞老太爺的院子裡,過年時,都難得碰見他一次兩次,而金氏就是一個特別少語的婦人,他只記得別人說金氏性情特別的溫和,偏偏生的女兒,沒有一個傳了她的好脾性。鍾池春和聞春意成親之後,見了聞朝青夫妻幾面,只覺得夫妻兩人待聞春意太過親近,完全就是溺愛最小的這個女兒。偏偏他們別的兒女,彷彿都習以為常,沒有人妒忌這種偏愛。
聞春意現在體會兩家原本是姻親的好處,兩人提及雙方一些家人情況,都不需要做太多的解釋。聞春意從前是不瞭解鍾家人,而後在鍾家也生活了大半年,對他們不再是兩眼摸黑。而鍾池春從小就常來往聞府,雖說不是在各房裡亂竄門,至少他對聞府各房相處的情況,心裡還是有些數的。同樣他對聞春意把嫁妝店鋪託付給聞朝青照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