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01部分

會在讀卷官這關前便敗下陣來,皇帝根本不會聽見。

防的就是一些想要靠諫言博出位的。

對於沛縣大水一事,謝越彥心中早有計較,在心中又打了一遍腹稿後,才從容不迫的拿筆,凝神將心中主張和見解一一寫下。

他謝越彥心中有怨不假,可他心中亦有民。

能以自身之力為天下百姓做些實事,才是他真正想要做的。

策文不限長短,但一般是在一千字左右。

明德帝坐在上位看似隨意的一瞥,卻已將前三排的考生樣貌都牢牢的記在了心裡。

這前三排都是此次會試的佼佼者,日後也將會是他大肅的良臣能吏。

此次策問試題,是他親自定下的。

這水災簡直就是他的心腹大患。

明德元年。

黃河將江南碭邑毛城鋪閘口衝開,漫及下游蕭縣等數縣。

明德二年

陝西朝邑黃河伏汛陡發,沖塌民房四百餘間;永定河水漲至二丈有餘,南北岸漫口四十餘處。

明德七年

黃河於豐縣石林、黃村漫溢,淹浸滕縣等六縣衛;蘇、皖、贛、湘、鄂、豫、魯均遭水災,損失之大,範圍之廣,為多年所罕見。

明德十年

黃河在阜寧陳家浦入海處漫溢。

明德十二年、十三年、十四年、十五年、十六年,大肅多地均有大水。

明德十八年

黃河於銅山縣張家馬路漫溢,濱河州縣淹及甚重。

明德十九年

永定河上游發水,漫開東西老堤一百六十餘丈,奪溜南行,十里內舊積新淤頓高八尺;福建泉州、漳浦被水,淹死一百一七人,淹塌房屋一萬餘間;山西、天津各數縣村被水成災。

明德二十一年

黃河在銅山縣孫家集漫口,嚴重影響運河航道,蘇北農田被淹甚廣。

明德二十二年

河南夏雨過多,水災六十一州縣,災民不下六萬,山東館陶等十四州縣水災。

這水災年年泛,如同附骨之蟻一般,攪得他不得安寧。

既然朝上這幫老東西都想不出新的辦法防範和治理,那他就聽聽這些新人怎麼說。若是真有那真材實幹的,他就大刀闊斧的去用他。可以說,這三百多名火熱新出爐的貢士明德帝是寄予了很重的期望的。

所以,在觀察眾考生時,明德帝就專往那看起來正值壯年計程車子的臉上瞧。

在他看來治水那麼讓他頭痛的事情,得需要個能幹富有能力的大臣去辦。

三、四十歲正好。

那些五十往上的,還是找個類似禮部這樣養老的地方呆上幾年,回家得了。

十七八歲的,就扔到翰林院裡磨磨銳氣,若是磨鍊出來了,自有內閣的位置在等著他。

這麼比較下來,李爹就脫穎而出的入了明德帝的眼。

首先李爹這外表就不錯,儒雅睿智、沉穩帶著淡淡的文人氣息,其次,李爹神態從容,雙目有神,似是胸有成竹的模樣……

讓明德帝心有所動。

招過貼身的大太監三喜,問道:“那是何人?!”

“回皇上的話,那是本次會試的五經魁排第三的丹嘉城貢士李修竹。”

三喜太監在明德帝身邊小聲的說道。

“嗯?!才第三嗎?!”

“那何人是第一?!”

明德帝問的時候,目光就已經落在了第一排第一座的謝越彥的身上。

他當然猜得到那個溫潤俊美風采無雙少年郎,應該就是本屆會元,只是,他還不知道他的名字罷了。

“回皇上的話,本次會試會元亦出自丹嘉城,乃是一個叫謝越彥的少年郎,年方十六。”,三喜道。

“謝越彥?!”

“不知他有何能力竟是會元?!”

明德帝來了興趣。

起身走下了臺階,最先來到李爹的書案前,三喜緊跟其後,首輔大學士張仕維眼神一閃,卻仍像是沒有發現一般,站在原位注視著殿內正埋頭苦答的眾考生。其它執事官也同樣看到了,可同樣也只是用眼神悄悄關注,人仍立於大殿兩側監考。

明德帝最先來到了李爹的身邊,李爹答得太過全神貫注竟沒有發現明德帝已來到身前。

“治水之法,既不可執一,泥於掌故,亦不可妄意輕信人言。蓋地有高低,流有緩急,瀦有淺深,勢有曲直,非相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