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姐和小花中午過來帶毛毛豆豆來食園玩,連盼抱著孩子,低頭和毛毛額頭碰了碰。
小孩子沒露臉,拍的是遠景,連盼身影漸漸模糊,畫面最後回到了廚房裡的木製大案桌上。
桌上放著一盤小碟,一個碗,袁子晉翹著二郎腿在那兒吃雞皮酥。
外面陽光照進廚房裡,樹葉斑斑都印在桌面上,張媽吆喝了一聲,“吃飯啦!”
畫面迅速被擠滿,都是攝製組的人,低頭在那兒匆匆扒飯,鬧哄哄的。
連盼看完,忍不住伸手輕輕抹了抹眼角。
攝製組在園子裡待了一個月,連盼甚至一度覺得他們好像沒做什麼,就一直架著攝像機,吃吃喝喝,玩玩鬧鬧的,直到片子出來,她才知道他們做了多少事。
最重要的是,汪令雪和可可父女真的很懂她……從片子的剪輯就能看出來。
如果說食客覺得食物好吃就是對廚師最大的肯定,那麼作為一部美食紀錄片的策劃和導演來說,他們不僅要理解食客,還要理解食客,最重要的是,還要理解這芸芸眾生——一日三餐,三餐一日,這一集按理說的確是拍的很平淡,可是平淡之中見溫馨,卻十分打動人。
連盼看完,眼眶是溼的,心裡卻覺得熱乎乎的。
“總算還有點誠意。”嚴易淡淡評價了一句,連盼知道他對汪令雪很有些意見,也沒說什麼。
沒想到他又接著補充道,“等這個播出去後,你再招幾個人,這個太累了,要不你一天就一桌算了!”
看影片裡,連盼簡直就跟個陀螺似的,看得他心疼死了。
連盼一時語塞,過了好一會兒才道,“這是影片剪輯效果,我要是一天就做一桌,那還開什麼店啊?”
一餐兩桌她是可以承受的,何況一週只開業五天,週一和週日都在休息。
片子之所以拍成這樣,主要是因為攝製組一大幫子人都在,這群人的吃喝給連盼增加了不少負擔,所以拍出來感覺才格外忙碌一些。
不過她這麼說,嚴易肯定是不信的,連盼還準備解釋,他已經直接發訊息吩咐林至幫忙準備食園的招聘事宜了。
兩集播完,已經是凌晨一點,明明早該睡了,但連盼大腦此刻卻異常清醒。
嚴易知道她不看完是不會睡的,只好陪著她一起看第三集。
何況片子的確拍得不錯,饒是一貫不看紀錄片的他,也覺得挺有意思的。
第三集講的是晚餐,取景在北京和廣州。
隆冬時分,北京早就下雪了,屋簷和花壇裡到處都是白茫茫的,故宮的工作人員拿著大鏟子在剷雪。
路上的雪早就化了,地鐵上人頭擠擠,很多人手裡拿著包子饅頭一邊擠地鐵,一邊迅速把包子塞進嘴裡。
故事跟蹤的幾個主人公都是普通的打工族,每天的早餐基本就是最節約時間的包子饅頭,午餐是外賣,只有晚餐會吃得稍微隆重一些。
晚上九點,千里之外的家鄉,農村裡的老人家基本都已經睡了,主人公的晚餐才剛剛開始。
小燉鍋,小電飯煲,在出租屋裡,所有東西都顯得十分迷你,地下室裡的燈光很亮,卻沒窗戶,一對年輕的情侶聚集在一起,做他們最愛吃的食物——番茄雞蛋火腿香菇麵條。
主人公臉上有點青春痘,笑著解釋,“這個也是在網上看的,特別好吃,就是什麼都往裡頭放,有什麼放什麼,吃起來挺香的。”
僅能容納一人的廚房裡還有一個迷你電餅鐺,女主人迅速煎了一個餅,卷著大蔥絲和醬料就直接開吃了,一邊吃一邊算,“外頭買一個餅至少五塊吧,加雞蛋要六塊,還是自己做比較划算。”
小小的出租屋,被年輕人貼上了牆紙,房間裡還有簡單的裝飾,採訪主人公時,他的笑容有些靦腆,“房子是租來的,生活是自己的嘛!”
“為什麼不回去?也想回去啊,想多賺點錢吧,給爸媽好一點的生活。”
外面大雪紛飛,小小的出租人裡暖意融融,一個裹著大衣的年輕人剛剛從公交上下來,他攏緊了自己的衣領,轉進了衚衕,開始敲門。
主人公聞聲,立刻穿著拖鞋上去開門。
對方拉開大衣,懷裡還裹著一個小蛋糕——原來今天是主人公的生日。
“生日快樂!”
小小的出租屋裡加入了一個人,顯得更加擁擠了,幾個人用麵條做主食,小燉鍋裡煮著火鍋調料和各色蔬菜、肉丸之類的,燻得房間裡煙霧繚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