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佛,拓跋曜並無明顯的宗教信仰,但他也不打壓佛道兩家,他自己也對兩家的經文知之甚深。謝知本以為懷荒這裡也跟長安一樣,佛廟道觀遍地,但是沒想到這裡佛廟道觀只有寥寥幾家,而且大部分在城外,土地廟是唯一在城中的道觀。當地邑人更相信的是占卜和巫術,還有就是靠鑄金人測兇吉。
謝蘭因說:“你大人出征前也讓人鑄金人,成功後才帶著士兵們南下。”
謝知一直以為魏國只有在立皇后時才鑄金人,沒想大人出征前都要鑄金人,她訝然道:“如果不成功,大人就不出兵了?”
謝蘭因搖頭:“當然不可能,但他肯定會更謹慎。”
謝知好奇的問:“阿孃,你見過幾次鑄金人?都成功了嗎?”
謝蘭因說:“我見過三次,就你大人這一次成功,別的兩次都失敗。”
“鑄金人失敗率這麼高?”謝知微微吃驚,“難怪魏國用這法子來選皇后。”他們就是不想立後吧?謝知說著便笑了,“阿孃你說後宮要是兩人同時鑄金人成功,他們會立兩個皇后嗎?”後宮宮妃鑄金人往往是群體活動,會不會有人同時鑄金人成功?
謝蘭因道:“當然不會,皇后怎麼可能有兩個?我想就算有兩人成功,對外也只可能說只有一個人成功。”
謝知一想也是,宮裡到底立誰為皇后,最後看的還不是皇帝和太皇太后的意志嗎?
謝蘭因指著女兒的紅手串打趣說:“你是不入宮,要是入宮的話,你鑄金人肯定會成功,連祭紅都被你一次燒成功,你鑄金人怎麼可能不成功?”
謝知手上的豔若朱霞的手串其實是瓷珠,是極為難得的祭紅色。謝知嫌玉鐲子帶著不方便,她現在年紀又駕馭不了玉器,故她從來不戴玉鐲子。珍珠手鍊也不戴,現在珍珠採集是要人命填的,謝知除了讓人做幾顆假珠子外,並無珍珠手鍊。
瓷珠手串還是小叔送給自己的,他給自己和小嬸燒了一窯瓷首飾,從頭簪、耳鐺到手串都用,不過謝洵沒有燒奢侈的祭紅,而是普通的白釉,釉下描繪了一些彩繪。拓跋曜見謝知把一串不值錢的瓷珠當寶貝,日日夜夜戴在手上,就命匠人給謝知燒製祭紅珠。
本來釉瓷就極難燒製,素有十窯九不成的說法,祭紅更是難上加難,往往幾十窯、上百窯都不成,每次燒製祭紅都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所以拓跋家歷代皇帝都沒提過讓官窯燒製祭紅。拓跋曜自己行事節儉,也沒有任何燒錢的癖好,給自己打造的寢陵都是歷代皇帝中最簡單的,唯獨對謝知偏愛,她要什麼給什麼,見她如此喜愛瓷首飾,就下令將作監燒祭紅給她賞玩。
將作監都做好了長期抗戰的準備,以為自己怎麼都要燒個三五年才出成品,卻沒想到這次祭紅燒製的格外順利,一窯祭紅瓷器、一窯祭紅的瓷珠首飾,順順當當的燒出來,原料一點都沒有浪費。當將作監歡天喜地的把祭紅瓷奉上時,連拓跋曜就忍不住誇謝知有福氣。甚至拓跋曜當時就想,阿菀燒祭紅都如此有福氣,將來鑄金人肯定會成功。
謝知一開始並不知道拓跋曜要燒祭紅,她要知道,肯定會阻止拓跋曜的,見官窯居然這麼順利把祭紅瓷燒製出來,她心裡也鬆了一大口氣,雖然祭紅燒製貴了些,可只要沒失敗,謝知都能接受。畢竟奢侈品,跟一次次燒製不成功的奢侈品還是有很大區別的。
自拓跋曜給她燒了祭紅珠後,她最慣用的首飾就是這串珠串,幾乎片刻不離身。天下沒有不透風的牆,拓跋曜賞謝知祭紅瓷的事後宮嬪妃也知道的,不少宮妃仗著自己受寵想讓拓跋曜也給自己燒製一窯,可惜都被拓跋曜毫不留情的拒絕,並且痛斥她們一頓。
後來太皇太后壽誕,拓跋曜想給大母燒一窯祭紅瓷作為生辰賀禮,沒想將作監連燒五次都沒成功,氣得拓跋曜大怒,差點殺了將作監主事,還是太皇太后免了主事的罪責,也不讓拓跋曜在浪費財力物力燒製祭紅瓷。謝知聽說這件事後,立刻將自己所有祭紅瓷奉給太皇太后,自己只留一串手串。她的善解人意得來拓跋曜的誇獎,卻讓太皇太后震怒。
崔太皇太后何等高傲,豈會要謝知用過的東西?再說謝知燒兩窯,兩窯都成功,她燒了五窯都失敗,她送祭紅瓷過來,不是打自己臉嗎?崔太皇太后毫不猶豫的讓人退回去,要不是她涵養夠好,她真想讓人把祭紅瓷都砸了。也是崔太皇太后這次毫不留情的打臉,讓宮內外都看清太皇太后對謝知溢於言表的厭惡。拓跋曜心疼謝知受委屈,又不好當眾跟太皇太后翻臉,只能暗中又送一匣子紅寶石過來,讓謝知串手串戴。
謝知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