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10部分

替本王寫一道摺子,就說荊州戰事吃緊,本王須臾不得離開,所謂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這道聖旨本王只能原封不動地封還了!”

程先生大喜。他一直是希望庾璟年能夠奮起爭奪皇位,而他也覺得庾璟年有足夠的資格和能力問鼎皇位,只可惜庾璟年一直過於看重他和三皇子之間的兄弟情,不肯邁出那一步。

如今三皇子步步緊逼,庾璟年為了妻兒,為了不至於落得個鳥盡弓藏的結局,就算不肯和三皇子爭奪皇位,也必然會將兵權牢牢抓在手裡。

庾璟年地位穩固了,程先生才能安享晚年。

程先生很快寫了一份奏摺,庾璟年將這份奏摺送達建康的同時,將聖旨一併封還。程先生的奏摺寫得十分委婉,擺事實講道理,把不能奉旨撤兵的原因分析得十分透徹,饒是如此,還是不能掩蓋一個重要的事實——那就是庾璟年對三皇子發出的這道聖旨十分不滿。

非但是庾璟年不滿,就連沈昀、謝純等人對於三皇子的此舉也極為不滿,建康正處在風雨飄搖的境地,三皇子不肯與大晉的定海神針庾璟年同舟共濟,反而在背後使絆子,就算是為了皇位,各大世家也覺得不能苟同三皇子的所作所為。

三皇子先是被庾璟年封駁了聖旨,接著失去了各大家族的支援,一時間威望降到了冰點。

三皇子也是無可奈何。他現在就是和大家解釋,這道聖旨不是他發出的,估計也沒有人肯信。這件事,他只能咬牙認了。為了補救,他先是將幫助桓淑妃草擬聖旨的御史中丞李常下獄,又與各大家族的宗主進行約談,好不容易穩固了局勢。

緊接著三皇子又連續給庾璟年寫了幾封書信,表示絕對不會再讓庾璟年回軍救援建康。庾璟年看了三皇子的書信之後,只是淡淡一笑。對於三皇子的朝令夕改,他心裡有些疑惑。但是三皇子畢竟已經背叛過他一次,這次又想在他的背後捅刀子,再讓他毫無保留無條件地相信這個三哥,也是萬萬不能了。

庾璟年甚至開始考慮派心腹返回建康保護沈沅鈺母子。畢竟沈沅鈺在三皇子的眼皮子底下,三皇子為了爭奪皇位,會不會對他的妻子動手,他現在也不敢肯定了。

而恰恰在此時,慕容圭為了配合宇文周在建康的攻勢,接連發動幾場會戰,庾璟年只能打起精神應付。

而宇文周進攻建康的頻率也是越來越急迫。所謂“攘外必先安內”,經歷過一次流血夜之後,三皇子和眾大臣們明白了安定內部的重要性。派了一支千人的隊伍整頓建康的治安,穩定內部。

其實自打謝純滅了河東裴氏滿門,城裡的內患基本就已經差不多解決完了。

宇文周試探性地進攻了幾次之後,終於調集了兩萬步兵和五千騎兵集中兵力攻擊建康南門。這一次宇文周差點就成功了,北燕計程車兵們已經攻上了城牆,最後是三皇子披掛上陣,親自提著片刀將攻進城內的敵人砍翻在地,士兵們見堂堂皇子親王親自殺在最前面,勇氣倍增,奮不顧身地將攻上城牆的敵人全都殺死。

北燕軍至此已是強弩之末,再也無力發起下一波的攻擊,宇文周無奈地退軍。

此後,眾人又經歷過幾次險情,最危險的三皇子將棺材抬到了城牆上,表示城破之時,就是他身隕之刻。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士兵們覺得連三皇子這樣的天潢貴胄都能視死如歸,他們這些人又怕什麼呢,一時間全都勇氣大增。

經過這段時間的戰爭,三皇子、沈昀、謝純等人也摸透了城防軍的軟肋所在。其實建康的軍隊並不比北燕軍少多少,關鍵的問題就是組織建制不健全,各行其是,一盤散沙,上頭的命令頒佈下來,根本沒有人貫徹執行,很多人為了保持家族的實力,出工不出力,北燕軍打到跟前了,都不願意派自己的兵上前抵抗,生怕自己的私兵死太多了,將來家族地位受損。

這樣的軍隊能打勝仗就怪了!

因此謝純給三皇子寫了一份奏摺,建議三皇子趁著北燕軍隊修整沒有攻城的當口,趕緊整編軍隊,將所有的私兵置於統一的指揮之下,將各大家族自己的指揮官就地免職,而是在左右羽林衛中選拔一批中下層軍官,接管這些軍隊。

三皇子早就想這麼幹了,因此大筆一揮,將這件光榮的差事交給了謝純。

這絕對是最得罪人的一件差事,沒有之一。

各大家族都覺得自己肯出動私兵幫助守城就算是仁至義盡了,現在讓他們交出指揮權,那不是從他們的身上割肉一樣嗎,真是要了命了。

三皇子早就想這麼幹了,只不過他知道這件事讓誰去幹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