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是哪個小兵先扔掉了手中的兵器。緊接著一片兵器落地之聲響起。
有人道:“咱們不願意造反,也不想自相殘殺,咱們願意追隨王爺!”
於是無數個聲音響了起來,“咱們願意追隨王爺!”
兵敗如山倒,人都有盲從的心裡,頃刻之間,北府士兵就跪倒了一大半,剩下的全都滿臉茫然,手裡的兵器也有些握不住了。
北府將領們長嘆一聲,紛紛扔下手中的兵器下馬跪了下來,“小的們願意投降,小的們都不知道何淮那逆賊此行的目的是謀刺聖駕,請王爺明鑑,為小的們做主!”他們實在沒想到,庾璟年在北府之中都有這樣的影響力。到現在,就是他們想和庾璟年拼命,也沒有幾個兵肯聽他們的指揮了。
庾璟年見此,終於鬆了一口氣。他不是不能將這些叛亂計程車兵一網打盡,可是真那樣做,固然北府兵要在大晉除名,就連左右武衛也少不得損失幾千兵馬。要知道現在大敵當前,每一個訓練有素計程車兵都是寶貴的資源,能夠兵不血刃地收服這幫北府兵,這才是最好的結局。
庾璟年很快就下了一道道的命令,先是叫人將北府軍所有的將官全都客客氣氣地“請”到了營帳之中,暫時將他們禁錮起來。又叫人將北府兵員的武器全都收繳了,然後打亂建制,將他們混編到左右武衛之中。
這下子就算有人後悔投降,也沒法子再作亂了。
庾璟年處理好這一切,叫左右武衛將軍留下來收拾殘局,自己帶著蕭十三,領著數百親兵去見皇上。
到了皇帝的營帳之中,皇帝帶著三皇子親自到大帳門口迎接,庾璟年想要跪拜,皇帝一把拉著他的手,道:“老五,你此次厥功至偉,朕真不知要怎麼賞你!”庾璟年在外的所作所為,早有斥候不斷地報到了皇帝這裡。一次策劃周密的刺殺行動,被庾璟年就這樣輕鬆地化解了,也難怪皇帝要這樣說了。
三皇子不由也對庾璟年刮目相看。也許是和他太過親近了,三皇子一直沒有發現,原來庾璟年已經成長到這樣的地步了。
老五,再也不是小時候那個跟在自己的屁股後面,需要自己照顧的小娃娃了。
皇帝拉著庾璟年的手回到自己的大帳,讓他在自己的身邊坐下,庾璟年向皇帝稟告道:“何淮帶著一萬五千人前來,五千輕騎兵死傷慘重,減員超過半數,棄械投降的約有兩千人。一萬步兵則損失較為輕微,建制基本俱在,除了個別逃亡的,如今全都已經棄暗投明。侄兒未經皇伯父的允許,就斬了何淮的人頭,何淮乃是正二品的大員,侄兒如此行事實屬孟浪,還請皇伯父降罪!”說罷起身就要給皇帝下跪。
皇帝一伸手拉住他,不肯讓他下跪。
“老五,你能如此處置此次的變亂,朕真的很高興。你功勳卓著,滿朝文武無人可比,朕又怎麼會怪你呢!朕明白你的心思,北府軍得來不易,全殺了實在可惜。那何淮,況且你殺他也是想讓北府步軍棄械投降,莫說他罪有應得,就是無罪,你殺了也便殺了,誰敢說你的不是?你能懂得這些,不為功勞和個人名譽,一心只為國家社稷著想,朕也就放心了。”
皇帝說的對,那時的軍功是按人頭算的,庾璟年若是大開殺戒,會讓他的功勞更大,名聲更響。庾璟年卻並沒有這樣做,可見他是真的顧全大局,為朝廷著想。
庾璟年聽得稀裡糊塗的,三皇子卻不由的眉毛一跳。這一次他真心地感受到了皇帝的心意,他是真的想把皇位傳給庾璟年,三皇子不由一陣惘然,比起自己來,庾璟年的能力謀略顯然更勝一籌。
算起來,他也是自己的親弟弟,在這個亂世之中,他應該更適合當皇帝吧。
“老三,你在想什麼?朕問你話呢?”
三皇子一個恍惚之間,竟然沒有聽見皇帝在說什麼。他連忙打醒了精神道:“父皇,您剛才說什麼了?”
“朕問你,你覺得老五加上這一次的功勞,封個親王夠不夠格?”
三皇子臉色陡變。
他自己都還只是郡王呢!
庾璟年起身跪了下來:“皇伯父,此事萬萬不可。老祖宗的規矩,親王不可輕封,此次我雖然有些功勳,但是三哥在營帳之中保護皇伯父,又親自指揮羽林衛將軍剷除叛亂,功勞不在我之下,皇伯父要封親王,也該先封三哥才是。”
三皇子囁嚅了一下,還是站了起來,跪下道:“父皇,兒子這點子功勞,怎麼敢和五弟相比,五弟封個親王……”說到這裡,他頓了一頓,最後言不由衷地道:“是眾望所歸,理所當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