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官學,京官七品以上子孫才可入內,總人數不及七十人,所有人學成之後都能憑藉父祖的勵功恩蔭步入仕途。國子學裡的老師都乃名士,只要進入國子學之人,未來仕途都不會太差,而且還是結交的好機會。
國子學非常難進進,尤其這幾年名額遞減,現在總人數已經不到三十人,即便是一品大員子孫也不一定能入。若文淵候把機會給了莊重,以後莊肅和莊峻可就很難進入了。尹悅菡一直以為這個機會是兩個兒子的,哪怕只能一個也好,哪曉得這小子剛進府就把屬於自己兒子的東西搶走,尹悅菡如何不懊惱。
文淵候拿起茶杯,輕吹了一口氣,“肅哥兒和峻哥兒只需好生教導,以後考入太學,若能成為釋褐狀元,前途更加光明。”
在大佑雖還不及明清這般看重進士出身,可已經開始往那傾斜,士大夫對於恩蔭出身之人帶有很深的歧視。雖未明確規定,可大佑建國以來高官大多為進士出身便可見一斑。
釋褐狀元是太學上舍生中的優等生,不用參加科舉考試就直接授予官職,名望高於科舉狀元。大佑太學不限門第,只要透過考試即可進入。太學實行‘三舍法’,即學籍分為外舍生、內捨生和上舍生。剛考入太學的學生太學均為外舍生,透過一番考試成績優秀者晉級為內捨生,內捨生優秀者又為上舍生。太學的考試非常頻繁,若是不合格還會被開除。
尹悅菡捏緊拳頭差點沒把指甲弄斷,真是嘴巴一張一合說得輕鬆!
如今太學被嗣昭王把持著,從前雖說不顯門第,實際都被高官把持著名額,這麼一來只要走走路子考入不算太難。可自打官家將嗣昭王派去管理,這兩年進入太學的寒門子弟遠遠超過高官子弟!現在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