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把這些人放在心上,彼此不過是匆匆過客罷了,況且對方還是天之驕子,與他絕不是一路人。
來人嗣昭王,乃當今皇帝同父同母胞弟之子,就連莊重這樣鄉下出來的出家人都知道他。權勢滔天,不羈於世,深得當今皇帝寵愛。若非當初群臣反對,甚至有諫官撞柱以示對祖訓的維護,皇帝就要封嗣昭王為親王,位同皇帝親子。
皇帝當時唯有太子一個兒子,體弱多病本就不是最佳儲君人選。而嗣昭王之父賢王,當初乃先帝最看重的兒子,若非因故早逝,現在的皇帝到底是誰可就不好說了。嗣昭王能文能武,從小就聰慧過人,矯勇善戰,若還被立為親王,難免會起了不該有的心思,到時候朝野必將動亂。
群臣皆反對,就連嗣昭王本人也不同意,皇帝無奈只能封其為嗣王,而永業田食邑等均卻高於親王,以另一種方式彌補。大佑對宗室的封爵與宋朝基本相似,不似其他朝代一般優厚。親王之後通常不封嗣王,王爵僅其身,其子取一人封公爵,而後逐漸降之。雖設定了嗣王這一爵位,並規定親王之子承嫡者封嗣王,而事實上如同虛設。其餘子孫不過是承蔭入仕,與異姓貴官蔭子入仕一般,然後根據功績、資質等,再斟酌封以郡王。
大佑建國百餘年,嗣昭王乃第一任嗣王,並打破宗室不可帶兵之先例,屢次率兵平亂。雖每次歸來就主動歸還兵權,可手上一直掌有五千騎兵,為其護衛隊。朝中上下沒少為此事諫言,可皇帝卻依然我行我素。原本嗣昭王只統領三千騎兵,被說多了直接加成五千,並揚言若還有人多舌則加為一萬。
大佑不少地方與宋朝極為相似,其中最相似之一就是馬匹少得可憐,就連士大夫不少人出行只有驢。騎兵絕對乃稀缺品,而且一個騎兵一般配備兩匹戰馬以便替換,若嗣昭王真的擁有一萬騎兵,還屯守京城邊,這場面簡直無法想象。頓時,朝中之人不敢再吭聲,這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