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歷史課本以及政治書上關於經濟的說法,沒想都人家根本沒在聽。
她索性閉嘴了,好一會兒,用最簡單的話總結出來:“皇上,我雖然不太明白朝堂上的事情,但我知道一點兒,大不列顛也是很看重珍妮機的,這東西若是沒好處,大不列顛為什麼非得討價還價,不願意給咱們更多的珍妮機?”
乾隆擺擺手:“行了,朕知道了,這事兒已經按照你的意思談成了,朕現在就是不願意,也沒辦法了,珍妮機大約還有半年送到,到時候是好是壞,就能看出來了。”
茉雅奇眨眨眼,她也不是政治家,經濟什麼的,也就懂個供求關係。這珍妮機到底是好是壞,她也說不明白,可她知道,這是一個契機,有了這個契機,要麼清朝崩壞的更快,要麼清朝換一個方向往前走,她得把握住這個契機才行。
關於戰爭,她以前是不敢去想,現在卻不能不去想了。
戰爭這種事情,無非是三個因素,人,武器,物資。大清的人口確實是不多,宋朝初期,有生孩子朝廷給獎勵的政策,不如給乾隆提提這個?
武器的話,她能從系統裡兌換比這個時代稍微好一點兒的,只是要大批次生產,還要會用,這個就需要時間了。
物資的話,一方面是衣著,一方面是糧食,吃穿最重要。有了珍妮機,穿這方面就不用擔心了,那就是糧食了。不如,讓沒工做的紡織工人去種地?
但是種地這事兒,就比較難說了,一方面是很辛苦,不像是現代,都機械化了。二來,也有看老天爺的意思,古代的農民,就真是看老天爺賞臉了。鼓勵農業最基本的,給老百姓好處。
套政策茉雅奇會啊,免除農稅,說說誰不會?可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