啦的!大概唯一還算圓滿的就是阿法爾大人和娜塔莎他們了。
但如玉知道火因這想法的時候其實有點無語,卻也有點習慣了。
因為不光是她,就是董安妮、肖蓉等人看到結尾的時候也都有類似的反應。
董安妮是乾脆抱著但如意在寢室裡抹眼淚,一邊捶她說她心狠,一邊繼續一刻不停地往下看。甚至熄燈了還要躲進被窩裡看存進手機裡的小說,然後嚶嚶地哭著,讓宿舍其他人莫名其妙以為她失戀了。
肖蓉則專程打電話說她真是夠“恨”,還惆悵地發來幾條略微文藝地簡訊,感嘆這結局的悵然失落和幾分必然。
不過肖蓉似乎作為電影藝術工作者,“恨”過之後“愛”很快萌生。她迅速從悵然的情緒中脫胎換骨,對但如玉敢於在如今的時代,把這樣一個受歡迎的作品以這種方式完結表示敬佩。並由衷認為,這樣的結尾並不突然突兀,也並不是刻意為了讓讀者不舒服而如此安排。
還是那句話,一切似乎早已註定。有此結局不過順理成章順其自然罷了。
甚至連在前不久剛剛捧讀自己女兒作品的賀雨婷,也是在讀完結局之後許久脫不出情緒來。常常幽怨地看著但如意,似乎是在埋怨她做了這樣的結尾。
但如玉被這些反饋包圍,忽然猶豫要不要寫阿法爾的故事了。因為如果寫下去,到最後的結局必然又會被說“虐”。
而且這種虐只會比之前更甚。
當然這退縮的念頭也只是一瞬閃過。畢竟她早已想好了用文字承載那一段記憶,如今剛剛開始怎麼能就這樣草草了結?
如玉姑娘:除了結局比較虐,還有其他反饋意見嗎?盟約那邊怎麼說?
火因:qaq沒有了。據我所知,喬總編也看得極為惆悵,好幾天上班都沒精神。
如玉姑娘:汗,太誇張了。
火因:對了,盟約要你的長微博稿子,寫好了嗎?
如玉姑娘:寫了三篇,都不長,每篇一兩千字。題材還是之前跟你說過的歐洲歷史文化相關、吸血鬼的歷史相關。
火因:足夠了!估計這都太長……你直接發給劉語還是先傳給我,我再給他?
但如玉想了想直接傳給火因,道:“你們商量一下吧,回頭告訴我什麼時候發。”
…………
盟約方面很快反饋,讓如玉姑娘這個週末把第一篇關於歐洲17世紀的社會面貌和風俗的長微博發出來。這篇微博深入淺出,並沒有做過多的論述性宣講,而是以但如玉比較擅長的方式,透過描寫、小故事、民間傳說等方式,將當時的社會風俗文化做了描述。
但如玉發微博之後,也在自己當天的更新中提到了這一篇微博。
“之前看到有評論說想了解更多那時候的事,這兩天抽空寫了一點發在微博上。大家看看如果有興趣的話,我會再多寫一些。如果有什麼其他想了解的,也都可以告訴我。我儘量講給大家聽^_^”
《瘋子迪亞洛》如今的連載十分火熱,每天更新出來第一時間就有幾百的訂閱量。二十四小時閱讀人數能達到幾千人。
可以說,這些人都是忠實的書粉,也是對書中描寫的故事背景最為好奇的人群。他們通常看完當天更新都不怎麼滿足,不管如玉姑娘更了多少內容仍覺得太少。
而今天,當他們看到如玉姑娘在“作者有話說”裡提到的內容後,立刻爬去她的微博,很快找到了這篇長微博。
一路看下來,還是原來的配方!還是熟悉的味道!
還是那麼好看!
而且真的好長知識啊。
和如玉姑娘的小說裡一樣,這個不算太長的長微博大約兩千多字,由小說中的一個關於當時英國的城市和鄉村生活習慣差距逐漸拉大說開去。
因為但如玉的視角獨特,又有著別人沒有的親身體驗,所以很輕易地就描繪出了當時各個階層的人物心理變化,以及造成這些變化的原因。
從前很多人其實對這段歷史的瞭解也不算少。至少從中學的歷史課上多少都聽到一些:社會變革、政治制度變革、資本主義萌芽誕生和不斷發展,以及圈地運動的進行……
然而簡單的高度概括去描述一個時代,又怎麼比得上將具體生活中的事例說出來的生動有趣?可以說,這種讓讀者置身其中,一邊好笑地看著故事,一邊瞭解當時人們的生活和思考方式的做法,讓不少讀者都收穫頗多。
如玉姑娘的讀者紛紛留言表示實在是太有趣太漲姿勢了!求大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