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還是第三次見胤禛流淚。
頭一次,是康熙過世的時候。第二次,是太后過世的時候。連弘時過世,胤禛都沒流過眼淚,當然,也可能是沒讓靜怡看見。這是靜怡所見過的第三次,可見他對胤祥的感情有多深厚了。
“皇上,十三弟的喪事,還要您給恩典呢。”靜怡又說道,胤禛卻是不接話,只嘮叨道:“佟額娘過世的時候,皇考命德妃照顧朕,那會兒十四弟才一歲多,皇額娘滿心滿眼都是十四弟,對我幾乎是連看都不看一眼的。”
靜怡心裡一揪,忍不住伸手摸了摸胤禛的腦門,那會兒胤禛才多大啊,十一歲,剛死了養母,康熙又是隻看重胤礽,自覺得德妃是親額娘,肯定能照看好胤禛的。卻是沒想過,佟氏當年,也算是強搶了德妃的兒子,後宮女人,哪兒來的情分?
只看胤禛的性子,就能將德妃的性子給揣摩出來兩三分了。那樣的彆扭,又聽胤禛為佟氏守孝,又見胤禛為佟氏傷心,怎麼可能會扔下小兒子去關心胤禛?
“我去給皇額娘請安,十四弟正在哭鬧,我生生在太陽底下站了半個時辰,那會兒十三弟還小,搖搖晃晃的捧著冰碗出來,非得要讓我吃。”
“我再去皇額娘那邊請安的時候,也會給十三弟帶一些點心什麼的,十三弟是個有良心的,次次都記在心裡,但凡我有什麼為難的,他絞盡腦汁也要幫我想辦法。”
“皇額娘不喜歡我,他就幫我在皇額娘面前說好話。皇額娘看重十四弟,他就拉著十四拼命的來找我,好讓十四到皇額娘面前也能說就幾句好話。他卻是不知道,十四就是個白眼狼。”
“等他長大能辦差了,別人都是想著自己發展些勢力,將來就算不參與皇位的爭奪,也能站在有利的一方,只有他,明知道我那會兒處於低谷,卻是義無反顧的跟著我,我幫著太子,他也跟著為太子出謀劃策,我打算脫離太子,他就跟著和太子疏遠,我想殺人,他就幫著望風。我想放火,他就幫著遞柴火……”
胤禛也不管靜怡有沒有在聽,只喃喃自語的說著他和十三的交情。
靜怡跟著默默的掉眼淚,胤禛重情,連那拉氏三番四次的犯錯,他都能看在少年夫妻的份兒上,給那拉氏留一條明,留一些顏面,更不要說,十三一輩子對他忠心耿耿了。
“他怎麼能離我而去呢?他就這麼狠心,將我一個人留在了這世間!”胤禛忽然暴怒,靜怡忙伸手將他抱在懷裡:“皇上別生氣,十三弟也是沒辦法了,御醫不也說了嗎?若不是十三弟心智堅強,怕是這兩年都熬不住的,十三弟想來也定然是捨不得您的,您就是不為了自己,為了十三弟的一片心意,也不該不拿自己的身體當回事兒啊。”
靜怡百般勸解,胤禛卻還是耿耿於懷,但幸好,他鬧騰一整天,到了晚上就有些筋疲力盡,靜怡又給他吃了些安神的湯藥,晚上就是睡的不安穩,也是能安分一些了。
等第二天再醒來,天大的怒氣,也已經散了些。時間這種東西,本身就是很奇怪的,胤禛雖然還是傷心難過,卻也已經有些恢復理智了。
追封怡親王為鐵帽子親王,喪禮大辦。胤禛大約是怕十三到了地府會被其他人欺負,竟是陪葬了自己慣用的鼻菸壺,因著是明黃色的,也只胤禛一個人能用,也能代表一下胤禛的身份。
等怡親王下葬,胤禛又發了追憶十三的聖旨。不過,只要他沒有將那股悲痛憋在心裡,哪怕他發十道聖旨去追憶呢,靜怡都覺得沒什麼大問題。
十三福晉後來親自上了摺子,表示要將怡親王的爵位留給小兒子弘曉。胤禛很大方,立馬就準了這聖旨。
明馨按說是十三的親生女兒,是該守孝的,不過因為被過繼給胤禛,就不用守三年孝期了。但一年還是要的,於是這婚期就略微推遲了些。
隨著時間慢慢過去,胤禛雖然還是會時不時的想起來胤祥,但時間能帶走一切,再大的悲痛,也會慢慢變成思念的。一年過去,在安康成親之後,胤禛再提起胤祥的時候,就能面帶微笑了:“他向來是個灑脫的,若是朕天天以淚洗面,每提起他就傷心欲絕,怕是他要笑話朕小女兒姿態了。”
這種變化,靜怡自然是高興的。可她對胤禛的擔心,卻並沒有減輕。
大約是因為少了十三這個左膀右臂,胤禛處理起公事來更加的廢寢忘食了。以前除了每天晚上休息兩個多時辰,白天還時常能來找靜怡吃個飯,睡個午覺,說會兒閒話什麼的。
現在,靜怡有時候一連三五天都見不著胤禛一面。
她想盡了各種辦法,讓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