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26部分

入某個劇組成員的派對,而是回到自己的房間,開啟電腦,瀏覽起了這段時間以來的拍攝素材——得益於數碼技術的飛速發展,《邁克爾》採取的是數碼攝像,要回看拍攝素材變得相當簡單,不再需要和以前一樣,還需要去專用的放映室翻找膠捲。

他先是回看了一下今天的拍攝素材,把比較滿意的幾段做了標註,這樣會方便日後的剪輯——然後又回看起了昨天拍攝的一場戲——這也是邁克爾和海倫的第一場對手戲。

滑鼠點選過後,畫面很快跳了出來,邁克爾和海倫面對面地坐在咖啡桌兩側,彼此打量著對方,在沒有修音的情況下,背景噪聲有些擾人,但劇本中的畫面已經還原得相當完美了。託尼點了暫停,讓畫面固定在兩人對視的側拍畫面上,他有些煩躁地用手重重地搓了搓臉,”噢,*,這一次真的搞砸了——為什麼她在試鏡時完全沒有表現出來呢?”

是的,僅僅是兩個人對視的畫面,都能非常清晰地看出兩個角色間的差別。喬治一直是個很典型的表現派,看他的表演,你能很清楚地意識到這是喬治。克魯尼在演繹角色,他那種獨有的沉穩優雅魅力一直都在,但你能從他的表情上讀懂他的意圖,這種表演風格帶有濃烈的個人色彩,讓人對角色的代入感不是那麼的深,反而更有點賞鑑的意味,但這也不是說喬治的表演功力就差了,因為這種欣賞的觀影心態對於劇組來說也並非不理想,觀眾在這種較為理智的觀影心情裡,更能體會到導演對一些細節的安排有何深意,這對於藝術片來說是很恰當的風格,大家都保持一定的距離,優雅、剋制,和那種賣的就是心跳的商業片比,這種風格似乎的確更為高雅一些。

比如說這幕戲裡,如果遮掉凱倫,專看邁克爾的話,那麼喬治的表演其實也可圈可點,劇情順到這裡,觀眾大概也能瞭解到來龍去脈了,他們會透過邁克爾疲倦、緊張又懷疑的表情,以及強撐微笑中的些許疲倦猜到邁克爾現在的心態,以及他對於凱倫的看法——喬治的演技當然距離那些大師級人物有點距離,但他的活兒還是很不錯的,託尼就對他一直很滿意……起碼是在珍妮弗進組以前。

而珍妮弗——珍妮弗改變了一切,託尼放下遮住凱倫的手,託著下巴審視起了整幅畫面,而凱倫立刻就奪走了他的一大半注意力——哪怕他是導演和劇本,哪怕,這個角色就是他自己創造出來的,他了解他賦予凱倫的一切。

珍妮弗的表演其實並不浮誇,一樣很內斂自制,她的微表情和小動作甚至比邁克爾更少,一張臉冷若冰霜,充分營造出了強勢、壓制,又有些不耐煩的氣勢,她探著身子,看起來準備主動說些什麼,在這個定格里她傳遞出的資訊並不會比邁克爾更多。但——託尼就是無法移開眼神,毫無疑問,珍妮弗在這出戏裡採取的是徹頭徹尾的體驗派表演手法,她已經完全的'殺死'了自己,以凱倫的面貌重生,這種徹底投入角色,沒有個人風格的做法,對於觀眾來說是很吸睛的,也能幫助他們投入劇情和角色,在角色身上投注更多的感情和個人聯絡,讓他們對角色產生好奇——如果說在表現派演員的詮釋下,角色本身是詮釋故事的工具,演員本身是導演的附庸的話,那麼體驗派演員就能讓角色成為真正獨立的存在,故事只是擷取了他們人生的一段,導演用這個故事講述了他的一個看法,但影迷本身也許會看出另外一種道理——體驗派的表演方式對於豐富故事層次是很有幫助的,甚至也更能獲得'演技好'的誇獎,但這並不是說體驗派就一定優於表現派了,也不能說表現派和體驗派不能共存,在很多時候,一個不那麼出色的體驗派演員還不如表現派呢。就說凱倫,如果換個體驗派演員來演,可能真的就如同託尼設計的原意一樣,真的徹頭徹尾的乏味和死氣沉沉,還不如一個表現派演員能演出風采。

畢竟,千人千面,即使是一個設定,甚至即使是一張臉,放在不同人身上,散發出的魅力也都還是截然不同的。一個真正優秀的體驗派演員,不但是能'殺死'自己,徹底地成為另一個人,更重要的是她能成為另一個'很有魅力'的人,這一點實在是至關重要。而在《邁克爾》這部電影裡,劇組現存的問題就是珍妮弗的凱倫實在是太——太出色了,她不但有自己的故事,自己的細節和自己完整的人生觀,而且在珍妮弗的演繹下,這個角色還非常的有魅力,並不是光彩四射的魅力,而是命懸一線的魅力,觀看珍妮弗的表演,即使只是靜態的定格,都像是看著一杯在桌邊岌岌可危的水,不論另一邊的盤子有多精美,觀眾的注意力依然會被這杯水完全吸走,他們實在是非常關心它到底什麼時候回倒下來,碎出一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