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個最佳女配角的提名差不多也就頂天了,再演點Chick…flick,賺足身家和名氣以後,收山嫁人過貴婦生活也是一條很不錯的路線。所以雖然凱特今年也才27歲,還處於‘有希望搶救一下’,爭當20代第一個影后的年齡段,但她根本都不會興起這個想法,而是很客觀地站在猶太裔的立場上考慮問題——是,珍妮弗是演得很好,但她畢竟不是猶太人,有必要在她這麼年輕的時候就把奧斯卡給她嗎?
“據我所知,哈維也在相當起勁地為珍妮弗運作這個最佳女主角。”邁克爾倒是很淡定,“他也是猶太人——別告訴我他沒給你打電話。”
“他當然打了。”歌蒂嘆了口氣,“事實上,還在後幾個電話之前——好吧,邁克爾,我明白你的意思了,我會慎重考慮的。”
“OK,我記得下個月就是尤蘭達的成人禮,我們到時見。”邁克爾笑呵呵地收了線,也沒有繼續催歌蒂表明態度的意思,畢竟他只是看在人情份上來打電話,不像是收錢的公關,很迫切地希望從歌蒂口中聽到一句準話。
掛了電話以後,歌蒂開啟了手邊的信封,重新確認了一下《第五個莎莉》和《一往無前》的放映時間,她心事重重地隨意調著電視音量,但卻完全沒有投入到劇情中去:如果珍妮弗是獨自征戰奧斯卡的話,那麼她也就不會有什麼猶豫的情緒了,雖然珍妮弗是演得很好,但她還是得幫自己人一把。——這看似不公平,但卻是猶太人在好萊塢,在美國以及在全世界的立足之道。雖然也難免內訌,但猶太裔是出了名的抱團,尤其是在演藝圈這個人脈關係極為重要的地方,彼此拉幫扶帶已經成為一種本能了,歌蒂自己能在演藝圈走到進奧斯卡學會的地步,甚至是包括幫女兒刷到奧斯卡提名,也是受益這種傳統很多,她當然本能想要反哺這種傳統,這種文化上的認同感和親近感根本就是不言而喻的,甚至都說不上是作弊……如果是珍妮弗和娜塔莉、斯嘉麗、安妮。海瑟薇這些猶太裔女明星競爭,歌蒂肯定是理直氣壯地投給猶太人,連第二個理由都不需要。
——就像是中國有同鄉情結,在從前的官場上,鄉黨是一大勢力一樣。人在大群體裡一定是要抱團生存的,‘黨內無黨,帝王思想、黨內無派,千奇百怪’,實在是至理名言,在移民國家美國,沒有鄉黨文化,有的是種族文化。各種族自然會抱團形成利益共同體,在社會上攫取更多資源供自己立足和發展,而在所有種族中,猶太人和黑人是最為抱團的,這主要是因為他們都處於相對弱勢。黑人就不必說了,因為種族發展起步晚,不可諱言,民族性也決定了他們在政經兩界的成就很難成就氣候,所以得抱團鬧。猶太人主要是一直都有錢沒兵,除了幾十年前的種族滅絕政策以外,其實一直以來別的民族也都是磕磕絆絆的,被排擠、歧視和反感已經是家常便飯,所以他們的種族文化也非常強調抱團,就是在這樣的抱團文化中,他們事實上是在好萊塢佔據了主導地位。
當然,這不是說一個猶太人來到好萊塢就不愁吃不愁喝了,而是說,如果你保持猶太化的生活習慣,你的機會就一定會比別人多,譬如說歌蒂。韓,她就是透過光明節、成人禮、贖罪日這樣的猶太教儀禮維持自己的朋友圈,如果有人要巴結她,那混到贖罪日的猶太會堂裡就是個很好的機會,而那個場合你不戴小帽肯定是進不去的。但這終究只是一個契機而已,歌蒂也不可能因為對方是猶太人就掏心挖肺地對他,只是會本能地多一絲好感而已,就像她也不是在每年的奧斯卡中直接盲目地投猶太人的票一樣——一個人身上肯定不止帶著種族屬性的,還有利益屬性、文化屬性和更重要的,自己的審美和個性。
事實上,如果沒有這幾通電話,她今年本來原定是要投珍妮弗做最佳女主角,而不是菲麗西提。霍夫曼這個猶太人,這是菲麗希緹靠電視劇出名,歌蒂這個影星對她是不太能看得上的——立場屬性來了——而且,珍妮弗雖然不是猶太人,但她有個猶太靠山,事實上她在這個奧斯卡上代表的是哈維。韋恩斯坦這個猶太人的利益。而且哈維這個猶太人可要比霍夫曼有辦法得多,這就不是種族之爭了,而是內部鬥爭,而她當然會毫不猶豫地選擇能量極強的韋恩斯坦,自己指不定什麼時候還會麻煩到他呢,如果這時候能給韋恩斯坦給個準話,表態會支援珍妮弗和克里斯托弗,那麼她和韋恩斯坦的關係也就更緊密了,如果凱特的弟弟妹妹有誰天賦強一些的話……說起來,凱特的那個奧斯卡提名還得多虧了哈維呢。
然而,來自娜塔莉和斯嘉麗兩大利益團體的遊說又讓歌蒂有些舉棋不定,在這個人脈關係錯綜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