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結果是以後要入職《VOGUE》應該要多籤一份保密協議,不能再拿安娜又或者是《VOGUE》內部事務為噱頭出書。而切薩雷沒有在第一時間內發現這本書的潛力其實也不意外,按照大部分正常人的看法,這本書看完以後,固然對安娜。溫圖爾印象不會太好,而對勞倫,人們也不會覺得她是省油的燈——她在這本書裡可是把自己的老闆前前後後抹黑了個夠,不論是東西方,這種反手插刀、以他人*牟利的做法,都不會有多惹人好感的。
但珍妮不可能把實話說出來,更不能如實說出她的評價——她覺得這本書本身甚至不如她學生時代看過的一些三流口袋本言情更高明,正相反,她還要找到勞倫的G。點,把她給誇高興了,才能讓她感到自己是扮演安迪最合適的人選。
“當然,作為明星,我們都是時尚圈的一份子,但我得說,你的書讓我看到了很多我原本並不瞭解,也沒有深思的地方。”珍妮誠懇地說,“即使是我們也無法想象,時尚潮流有的時候竟然是透過這麼荒謬而簡單的方式被決定出來的——這簡直有點可怕,好像我們都是無知的、被矇蔽的人,而這些幕後黑手就靠我們的無知維持他們的統治。”
“是的。”珍妮的試探奏效了,勞倫臉上頓時閃過了一絲貨真價實的興奮——有了這真誠的感情做對比,之前的笑意和熱情就顯露出了虛偽:能在《VOGUE》幹下來的女人,職場政治肯定都是多少有點造詣的,那種地方勾心鬥角的程度反而是有點東方宅鬥、宮斗的味道。“《惡魔》正是為了述說時尚的虛偽和醜惡,我是說,你真的很難想象在這些最高等的時裝殿堂中,存在著多少可怕的利益輸送和賄賂、勒索,我想那是個能把人變成惡魔的大染缸……”
珍妮保持傾聽的神態,但在心裡做了一項註解:她猜得沒錯,勞倫本人實際上是反對時尚的,她對時尚的厭惡遠沒有電影裡那樣溫情脈脈,反而是混雜了對安娜。溫圖爾的痛恨。珍妮甚至猜測溫圖爾肯定是打擊過勞倫的自尊心,而且從來沒和書裡、電影裡表現的那樣對勞倫另眼相看過,如果她有,說不定勞倫還不會那麼快離開《VOGUE》。
能摸準這根脈,珍妮覺得她距離《Prada》的女主角寶座已經近了不少,畢竟勞倫肯定也希望自己的作品儘快變成電影,以珍妮的人氣,能親自飛到紐約來見她,又和她有同樣的見解,不論勞倫因為什麼反對娜塔莉。波特曼,都沒有太大可能再拒絕珍妮——再拒絕下去她還能找誰來演,誰會比她們更好?難道是斯嘉麗。約翰遜?
“是的,我想這部影片的主線應該是放在安迪的自我發現和自我成長上,時尚只是展露這些的一個途徑,安迪對時尚的認知變化才是影片的終點。米蘭達歸根結底也只是噱頭和配角……”她挑著勞倫愛聽的話說,把安迪誇得天花亂墜。“安迪從清純到迷失,最後迴歸本真的決定讓人非常欽佩,我想這對我是個很有吸引力的角色。”
要把人誇得舒舒服服,也需要本事,勞倫的嘴角越翹越高,她欣然地說,“謝謝你,珍妮弗,我也覺得你會很適合安迪的——如果你有意出演的話。”
之前切薩雷和勞倫交涉時,只說了珍妮想和她見一面,勞倫等於是揭開了兩人之前都沒有揭穿的那層薄紗,事態的進展可說非常順利,順利到珍妮甚至起了一些疑心:娜塔莉。波特曼為什麼會被勞倫否決呢?這些解讀雖然有溜鬚拍馬的嫌疑,但的確也是勞倫極力在書裡呈現的一條主線,難道娜塔莉方面要改動主線?不,早在娜塔莉有意接下這個角色之前,勞倫對她就很反對了,當時雙方根本不可能談到改動主線這一步。
“我當然有意出演,不然也不會飛到紐約來和你喝咖啡。”她熱情地笑著,“我是擔心我對安迪的解讀有些出錯,所以想和你這個原作者聊聊。當然,雖然我很有興趣,但也不能說這個角色就非我莫屬,我只是想在試鏡上做到最好——你知道,娜塔莉。波特曼也有意接下這個角色……”
“我肯定是支援你的。”勞倫脫口而出,“放心吧,合約裡規定了女主角的人選需要得到我的認可,和波特曼比起來,我當然會支援你。珍妮弗,你是個遠比她合適的人選!”
和一開始她有保留的表現相比,現在的勞倫可以說有些狂熱感,珍妮越來越好奇了:她是表現得不錯,但她們才認識了半個多小時,勞倫對她的好感有這麼強嗎?她做對了什麼?又或者說勞倫這麼支援她演,只是因為她很不想娜塔莉。波特曼來演,她有這麼討厭娜塔莉嗎?
“噢,謝謝你,親愛的,但我恐怕你對我太有信心了,娜塔莉要比我